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8,19,共7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34
-
1壮国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21(8):6-10. 被引量:13
-
2刘金玉.高等教育二元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5):69-75. 被引量:7
-
3井文,匡瑛.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逻辑机理与管理机制——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5):13-20. 被引量:18
-
4南海,董华.论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16):27-29. 被引量:24
-
5李光寒.高等职业教育特性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126-129. 被引量:8
-
6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吕鑫祥,郭扬,黄克孝,成永林.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1999,20(4):57-62. 被引量:161
-
7孙恒志,齐天.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新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6):85-89. 被引量:37
-
8杨进.发展中国家技术和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综述[J].教育研究,1998,19(5):41-46. 被引量:12
-
9杨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J].教育研究,1997,18(12):64-66. 被引量:24
-
10顾明远.从各国中等教育的结构看我国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80(1):3-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38
-
1孙永治,任宁.素质教育任重道远[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S1):46-47. 被引量:1
-
2徐建华.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125-128.
-
3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40-45. 被引量:15
-
4吴红梅,王德清.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需求[J].民族教育研究,2004,15(3):10-14. 被引量:2
-
5刘建湘.略论职业教育功能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18):10-11. 被引量:6
-
6谢家荣.当前职业教育亟需克服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7(29):157-158.
-
7孔凡胜,谌家军,雷代勇,陈宇.高校自考助学的特点、影响因素与管理模式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1-65. 被引量:11
-
8方茜.对四川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5):137-140. 被引量:2
-
9张前友.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生源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9(2):251-252. 被引量:4
-
10李迪.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学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3):5-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10
-
1姚金海,杨火保.论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2):190-192. 被引量:5
-
2杨小川.自学考试助学管理新模式建设初探[J].教育与考试,2009(3):5-8. 被引量:3
-
3禹俊华.家庭教育投资误区的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17(6):66-68. 被引量:1
-
4胡波涌.试论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J].社科纵横,2005,20(3):167-169. 被引量:1
-
5许继红.论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模式系统及其管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6):35-39. 被引量:5
-
6马淑红.浅谈关键能力对完善综合职业能力的启示[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2):20-21.
-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6):450-454. 被引量:9
-
8庄西真.刍议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建立现代学校制度[J].职教论坛,2006,22(06S):10-13. 被引量:4
-
9王云贵.论职业教育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271-273.
-
10李先龙.论民族教育的“依法治教”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31-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