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口COD_(Cr)与COD_(Mn)数值可比性研究
被引量:1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0,共4页
Marine Sciences
基金
丹东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98602号
参考文献4
-
1顾超.佛山市南庄大道东延线工程混合梁斜拉桥设计[J].上海公路,2020(1):72-74. 被引量:2
-
2吴玉刚,崖岗,代希华,张鑫敏.虎门二桥1960 MPa主缆钢丝及索股关键技术[J].桥梁建设,2018,48(3):5-10. 被引量:10
-
3吴巨军,郑江敏,刘山林.钢管混凝土斜塔斜拉桥设计[J].世界桥梁,2020,48(2):6-9. 被引量:18
-
4秦顺全.斜拉桥安装无应力状态控制法[J].桥梁建设,2003,33(2):31-34. 被引量:106
二级参考文献23
-
1张海良,罗国强,李刚.大跨径悬索桥应用国产1770MPa主缆索股的技术研究[J].公路,2009,54(1):70-75. 被引量:10
-
2吴巨军,魏淑艳.大跨度连续梁-提篮拱组合体系桥设计[J].世界桥梁,2009,37(1):16-18. 被引量:5
-
3刘敏.佛山市奇龙大桥主桥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14,40(6):24-27. 被引量:1
-
4张谢东,王金枝,郭俊峰.混合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39(5):920-924. 被引量:14
-
5叶觉明,张太科,鲜荣,姚志安.1960 MPa级钢丝加工及其在悬索桥主缆上的应用[J].金属制品,2015,41(2):1-6. 被引量:15
-
6袁鹏,李德建,李传习,罗超云.四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下的空间受力研究[J].桥梁建设,2016,46(1):47-52. 被引量:16
-
7张成东,肖海珠,徐恭义.杨泗港长江大桥总体设计[J].桥梁建设,2016,46(2):81-86. 被引量:48
-
8于玲,陈德昊,包龙生,薛兴伟.混合梁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理论及工程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2):176-181. 被引量:14
-
9王皓磊,朱超.大跨径悬索桥力学性能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6(8):42-45. 被引量:2
-
10刘建军,周潇,蒲果富,叶洪平.红水河特大不对称混合梁斜拉桥设计与计算[J].中外公路,2016,36(5):105-109. 被引量:8
共引文献128
-
1李茜茜,杨正.快慢分层的城市斜拉桥结构设计实践[J].建筑结构,2022,52(S02):290-293.
-
2王常才,王雷.基于荷载分析法的施工挂篮系统验算[J].公路,2020,0(2):150-156. 被引量:3
-
3周强,杨文兵,杨新华.斜拉桥索力调整在ANSYS中的实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22(B05):81-83. 被引量:17
-
4靳国胜.无应力状态施工控制法在松花江斜拉桥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33(9):324-325. 被引量:3
-
5秦顺全.分阶段施工桥梁的无应力状态控制法[J].桥梁建设,2008,38(1):8-14. 被引量:120
-
6陈常松,颜东煌,陈政清.超大跨度斜拉桥的自适应无应力构形控制法[J].中外公路,2008,28(1):64-67. 被引量:13
-
7秦顺全.无应力状态控制法斜拉桥安装计算的应用[J].桥梁建设,2008,38(2):13-16. 被引量:76
-
8秦顺全.斜拉桥施工中多工序并行作业技术[J].桥梁建设,2008,38(3):8-11. 被引量:9
-
9吴启和,陈鸣,罗承斌.苏通大桥标准钢箱梁匹配技术研究[J].中外公路,2008,28(5):124-127. 被引量:3
-
10麻昌和.斜拉桥施工中多工序并行作业技术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9,35(1):100-10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5
-
1罗云莲.丹东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3(2):52-54. 被引量:2
-
2吴瑶庆,洪哲.碳化-酸溶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鹌鹑蛋中的微量元素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3):293-293. 被引量:5
-
3[德]鲁道夫·博克著.吴湘澍,王信予译.分析化学分解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125—247.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法理化部分.GB/T5009.11—15—1996.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30—79.
-
5许良,张学富,席海山,乌日娜,娜仁花.微波消解-FAAS法测定三种蒙成药中铜、铁、锰、钙和镁[J].光谱实验室,2004,21(5):916-918. 被引量:16
-
1付强,谢品华,王瑞斌.DOAS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与传统点式采样监测法可比性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3,19(2):26-28. 被引量:17
-
2洪正昉,徐立红,刘方.在线自动监测与手工分析地表水总氮的可比性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6):18-20. 被引量:14
-
3朱海艳,黄国栋,史艳芬,庞朝.在线自动监测与手工分析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的可比性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1,23(11):133-133.
-
4黄绍清,宋宗泽.红外线法与紫外线法测定大气中CO浓度可比性研究[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89(4):52-53.
-
5娄保锋,朱圣清.GB3838-2002实施前后水质参数的可比性研究[J].人民长江,2008,39(23):127-129. 被引量:7
-
6李刚,刘娴,王帅.PPM htv型甲醛速测仪与AHMT分光光度法的可比性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10,24(4):245-247. 被引量:1
-
7黄绍清,万远翔.自动监测系统与手工分析法测定大气中SO_2、NO_x浓度的可比性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1989,5(5):5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