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简论历史学的客观性及其后现代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客观性作为历史学的根本属性,是历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兴起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强烈冲击了现代历史学,尤其是对历史学的客观性全面质疑,认为史学就是如同文学式的一种虚构。然而,其质疑并不能真正否定历史学本身的客观性。当然,历史学的客观性其实只能处于一种弹性状态。
作者
王昆
陈弢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沧桑》
2012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历史学
客观性
后现代主义
新思维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田甜,聂有超.
浅论后现代主义史学[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0):77-79.
被引量:3
2
肖雄.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史学客观性问题[J]
.湖南社会科学,2009(5):184-187.
被引量:3
3
蒋正虎.
历史学的后现代主义转向——以基思·詹金斯的《论“历史是什么?”》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09(5):13-16.
被引量:1
4
董立河.
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客观性问题[J]
.求是学刊,2008,35(3):42-46.
被引量:6
5
刘北成.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后现代主义、现代性和史学[J]
.史学理论研究,2004(2):4-7.
被引量:13
6
李霞,李恭忠.
历史学的客观性:后神话时代的思考[J]
.求是学刊,2002,29(2):118-120.
被引量:2
7
[美]乔伊斯·阿普尔比等 著,刘北成等 译.历史的真相[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8
(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 三联书店, 1998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王晴佳.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0(1):130-142.
被引量:15
2
D.卡尔,王利红.
叙事与真实的世界:为连续性辩护[J]
.世界哲学,2003(4):76-88.
被引量:6
3
张仲民.
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J]
.重庆社会科学,2005(3):59-64.
被引量:11
4
C.洛伦茨,黄红霞,陈新.
历史能是真实的吗?叙述主义、实证主义与“隐喻的转向”[J]
.世界哲学,2002(2):12-21.
被引量:6
5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何兆武.
近十五年西方历史学的新发展[J]
.文史哲,2005(4):5-11.
被引量:7
6
赵澜.
后现代主义关于历史认识主观性观点之评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9-12.
被引量:6
7
Keith Jenkins,On "What/s H/story?":From Karr and Eiton to Rorty and White,London and New York:Roufledge,1995.
8
基思·詹金斯.《论"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4页.
9
Keith Jekins.Re-thiniking Hisor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
10
Keith Jenkins.Refogiromg History ; New Thought on an Old Disciplin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P1.
共引文献
21
1
韩德民.
生态世界观:儒家和后现代主义的比较诠释[J]
.中国文化研究,2006(4):22-36.
被引量:3
2
张光华.
大陆学界“后现代与历史学”研究述评[J]
.兰州学刊,2008(3):118-120.
被引量:5
3
蓝鸥.
2008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2):115-122.
4
杜清娥.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J]
.沧桑,2009(5):145-147.
被引量:2
5
隋福民.
2009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2):110-116.
6
李昕坤.
浅析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对现代历史学研究的影响[J]
.丝绸之路,2012(10):14-16.
7
李世达.
从《历史三调》看柯文史观中的人本主义倾向[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27-33.
被引量:3
8
李艳群.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国内史学界的影响——以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客观性的颠覆为视角[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2):51-53.
9
王锋.
评《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5):28-29.
10
曹培.
奥尔罕·帕穆克的后现代维度[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5):97-98.
1
石莹丽.
从梁启超论史家“四长”看史学的客观性[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0-43.
被引量:1
2
李霞,李恭忠.
历史学的客观性:后神话时代的思考[J]
.求是学刊,2002,29(2):118-120.
被引量:2
3
钟振翔.
论董仲舒对《春秋》的诠释[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20-23.
4
辛逸.
对史学研究客观性与学术性的思考[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6):17-21.
被引量:2
5
宋姝鹏,杨延娜.
论历史学的客观性问题[J]
.黑龙江史志,2009(11X):75-76.
6
姚凯,陆健体.
历史事实的解释与历史学的客观性[J]
.世界历史,1988(3):140-149.
被引量:8
7
段玉淑.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J]
.文史月刊,2012,0(S3):42-43.
8
李培锋.
史学的客观性新论[J]
.中州学刊,2001(6):77-82.
被引量:3
9
罗玉明,董丽霞.
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J]
.文史博览(理论),2009(4):4-7.
被引量:2
10
杨函妮.
公共史学的发展文献综述[J]
.小品文选刊(下),2015,0(9):172-172.
沧桑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