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城市问题》
2000年第2期37-38,共2页
Urban Problems
参考文献7
-
1黄惠冰,胡业翠,张宇龙,王威.澳大利亚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38(1):28-35. 被引量:12
-
2李景光,阎季惠.英国海洋事业的新篇章——谈2009年《英国海洋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2):87-91. 被引量:18
-
3罗昆,王雪木.英国海洋与海岸带管理政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2):59-62. 被引量:4
-
4高战朝.英国海洋综合能力建设状况[J].海洋信息,2004,19(3):29-30. 被引量:7
-
5谈萧,苏雁.陆海统筹视野下海洋保护地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79-89. 被引量:9
-
6王慧,姜彩云.海岸带管理法制研究——以《加州海岸法》为视角[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4):92-98. 被引量:6
-
7姜正龙,王兵,姜玲秀,陈映,刘玖芬,任永吉,张贺.中国海岸带自然资源区划研究[J].资源科学,2020,42(10):1900-1910.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61
-
1张景秋.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研究[J].人文地理,1998,13(3):45-49. 被引量:10
-
2容景春,韩卿元.海岸带区域层次的划分与区域核心竞争力分析[J].学术研究,2003(7):79-82. 被引量:6
-
3黄小林.中国的海岸带资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1):19-19. 被引量:1
-
4肖笃宁.辽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发[J].自然资源学报,1994,9(1):43-50. 被引量:31
-
5许学工.黄河三角洲的环境资源系统结构[J].自然资源学报,1995,10(1):51-58. 被引量:5
-
6房成义.划分海岸带管理范围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6,13(3):12-15. 被引量:11
-
7刘高焕,刘庆生,叶庆华,常军.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J].资源科学,2006,28(5):171-175. 被引量:21
-
8梅宏.论海域的价值[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5):38-41. 被引量:1
-
9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张柏,李方,张树清,张春华,杨婷.地形因子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6):10-15. 被引量:23
-
10黄康宁,黄硕琳.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法律问题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350-354.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51
-
1李加林,汪海峰,田鹏.海岸带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海洋经济,2022,12(2):21-31. 被引量:5
-
2宋岳峰,余静,岳奇,冯若燕.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分区方案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9(6):166-171. 被引量:9
-
3程晓娅.“双碳”目标下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协同保护的法治路径[J].法治论坛,2023(2):119-133.
-
4杨华.海洋基本法的立法定位与体系结构[J].东方法学,2021(1):114-127. 被引量:17
-
5刘大海,董通,李彦平,孙浩,陈小英,叶属峰,王春娟.关于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思考[J].测绘科学,2022,47(8):36-44. 被引量:5
-
6赵蓓,唐伟,周艳荣.英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述[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1):8-10. 被引量:5
-
7殷克东,卫梦星,孟昭苏.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与演变[J].经济师,2009(4):8-10. 被引量:22
-
8储永萍,蒙少东.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J].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 被引量:29
-
9刘佳,李双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海洋规划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3):1-5. 被引量:14
-
10殷克东,房会会.中国海洋综合实力测评研究[J].海洋经济,2012,2(4):6-1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21
-
1秦佑国.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J].建筑学报,2004(6):20-23. 被引量:38
-
2符全胜,盛昭瀚.中国文化自然遗产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4,19(5):50-54. 被引量:24
-
3朱自煊.关于夺回古都风貌的几点建议[J].北京规划建设,1995(2):5-8. 被引量:1
-
4蔺宝钢,焦海洲,张晓瑞,等.一种预应力钢筋大跨度石材构件:中国,ZL200820228528.0[P]2009.12.9.
-
5石硕.藏彝走廊:文明起源与民族源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
6邹德依.中国现代建筑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
7PUAL Oliver. Dwellings[M]. London:Phaidon Press Limited. 2003:229.
-
8乐民成.创建“多元代码”,实现高科技与历史古迹间的“多元”和谐共存[J].建筑学报,2008(1):79-82. 被引量:2
-
9张颀,解琦.钢筋混凝土里的“天津味儿”——鼓楼街区A地块(西北区)复原与再生[J].建筑学报,2008(3):70-75. 被引量:7
-
10隽雪艳.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J].日本学刊,2008(4):109-118.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4
-
1张晓瑞,蔺宝钢,焦海洲.大跨度传统纯石牌楼的技术创新与实践——以宝鸡新行政广场“石牌楼”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1):96-100. 被引量:1
-
2李军环,陈媛.川西中路嘉绒藏族民居的生态智慧与更新设计[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4):512-516. 被引量:9
-
3王冰冰,肖迎,王珊.北京与东京近现代建筑文化认同比较[J].新建筑,2018(3):118-122.
-
4孙昊德,朱文一.北京街道立面摄影初探1953—1963[J].城市设计,2018(2):84-93.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刘祥,李军环,杜高潮,王艺霏.川西嘉绒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生态性研究[J].建筑节能,2015,43(9):74-77. 被引量:6
-
2白涛,姬娥娥.川西北嘉绒藏族地区传统民居更新设计探索——松岗新村民居方案设计[J].中外建筑,2016(8):122-124. 被引量:1
-
3樊婷婷,李冬雪.传统民居舒适性研究之院落空间再设计[J].山西建筑,2017,43(22):7-8.
-
4赵晓亮,李军环.玉树地震后三江源地区藏族民居恢复重建思考——以澜沧江、通天河流域村落为例[J].城市建筑,2018,15(26):109-112. 被引量:1
-
5谢晓玲.甘南藏族地区院落式民居改建中的文化元素传承[J].小城镇建设,2019,37(7):110-116. 被引量:4
-
6杨乔戈,翟辉.渐进式乡村规划中的控制与引导——以马尔康市松岗片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7):50-53.
-
7杨扬,周仿颐.基于地域文化的嘉绒藏寨场所保护与更新[J].山西建筑,2021,47(8):15-19.
-
8何佳丽,赵宇鸾,张蒙,牟艳,杨小飘,施超.梯田系统水生态智慧在水美乡村建设中的价值[J].山西建筑,2022,48(13):1-6.
-
9曾渊,郭龙.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挑厕形制及其适应性改造——以丹巴县中路乡呷仁依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3(4):216-218. 被引量:1
-
10张晓瑞,蔺宝钢.大型城市雕塑与现代结构技术的协同创新[J].雕塑,2023(5):66-67. 被引量:1
-
1黄均德.关于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1,15(6):52-55. 被引量:3
-
2赵莹.城市建设中的近代建筑保护再利用——以哈尔滨市为例[J].城乡建设,2002(3):36-37. 被引量:6
-
3张振亚,蔡振中.从交大中院楼修复工程谈近代建筑保护[J].上海房地,2003(6):46-48.
-
4耿毓修,赵天佐.申城近代建筑保护遭受冲击[J].时代建筑,2000(3):50-51. 被引量:1
-
5温日琨.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研究杭州近代建筑[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5(9):44-47. 被引量:1
-
6杨维菊.南京近代建筑的保护、利用和改造[J].华中建筑,1998,16(4):114-117. 被引量:1
-
7徐君伦.抓住机遇 推进建设领域科技创新[J].上海建设科技,2003(2):7-8.
-
8胡戎睿.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中国近代建筑保护[J].世界建筑,2008(11):118-121. 被引量:3
-
9孙晶.营口近代建筑保护[J].山西建筑,2007,33(30):29-30.
-
10赵蕊,杨昌鸣.墨菲北大燕园设计所采用的中国传统手法评析[J].山西建筑,2014,40(1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