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叶适易学哲学体系管窥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信守象数、义理兼顾的治易方法,在疑古思潮的浸染下,秉承了薛季宣、陈傅良等人所倡导的道不离器观,对一些道学家将"形上"、"形下"机械割裂的观点进行了反驳,以《彖传》、《象传》为基点,并假以前贤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宇宙本体论和发生论,提出了"形上"与"形下"合一方能谓之"道"的独特观点,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践行观,营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易学哲学体系。
作者 王长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2,共5页 DongYue Tribune
基金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资助"宋人笔记所载易学资料研究"(编号:20110308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长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易学与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易学博士后流动站。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王伦信.略论叶适思想的学术渊源和地位[J].浙江学刊,1994(1):60-62. 被引量:4
  • 2孙金波.叶适易学思想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8-73. 被引量:1
  • 3周敦颐.《太极图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第8页.
  • 4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21页,第3302页,第3303页,第3314页,第3306页.
  • 5李明友.《叶适的道器观及其对心性之学的批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二级参考文献7

  • 1[2]叶适.习学记言序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1.
  • 2[3]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卷十七[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 3[4]叶适.水心别集: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61.
  • 4[5]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五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5[6][魏]王弼,[晋]韩康伯,[唐]孔颖达.周易注疏:卷7[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48.
  • 6[7]陆九渊.象山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
  • 7[9][唐]李鼎祚.周易集解[M].北京:中国书店,1984.

共引文献31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