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周作人与“人情美”的日本文化像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居东京六年,今夏返越,虽归故土,弥益寂寥,追念昔游,时有根触。宗邦为疏而异地为亲,岂人情乎?①1911年秋,被鲁迅催促返国的周作人,对于六年的留日生活发出如是感慨。其实,清末民初有过日本留学经历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日本生活,诸如自然环境、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等,大抵发生着或一程度的爱好,
作者
李雅娟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63,共9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日本文化
人情美
周作人
中国知识分子
留学经历
清末民初
自然环境
风俗民情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王敏.
日本的儿童文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86(2):82-87.
被引量:3
2
罗福惠,汤黎.
学术与抗战——《独立评论》对于抵抗日本侵略的理性主张[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3):76-82.
被引量:8
3
蒋成德.
郁达夫对战时日本文化的批判[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5):87-90.
被引量:1
4
陈俐.
郭沫若文化抗战论与中日文化启蒙的话语关联[J]
.中华文化论坛,2008(3):41-46.
被引量:3
5
李雅娟.
在启蒙思想与文学趣味之间——早期周作人文学与思想探微[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46-54.
被引量:1
6
沈予.
从华盛顿会议到九一八事变——论1921—1931年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J]
.抗日战争研究,1991(1):16-41.
被引量:2
7
徐冰.
由爱恨交织到决裂的心路历程——中国现代作家的对日认识[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7-9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74
1
武菁.
《独立评论》的抗日主张[J]
.安徽史学,2001(2):57-62.
被引量:4
2
任本命.
弗朗西斯·高尔顿[J]
.遗传,2005,27(4).
被引量:3
3
张志洲.
中日关系如何超越历史?[J]
.中国图书评论,2007,30(4):18-22.
被引量:1
4
赵红梅.郁达夫自叙[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76.
5
画蛇堂.论床.宇宙风,1936,(28):229-229,231.
6
周作人.谈日本文化书.宇宙风,1936,(26):157-157.
7
鲁迅.鲁迅序跋集:上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228.
8
郁达夫.从鹿囿传来的消息.宇宙风,1937,(33):454-454.
9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年:1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2.
10
[美]柯博文.走向"最后关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
13
1
彭雷霆,谷秀青.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甘肃社会科学,2007(5):79-82.
被引量:4
2
袁咏红,罗福惠.
对胡适与室伏高信对话的回顾与分析[J]
.近代史研究,2008(3):76-89.
被引量:4
3
黄波粼.
近三十年来国内《独立评论》研究综述[J]
.民国档案,2008(4):132-141.
被引量:6
4
冷川.
201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7):184-204.
被引量:3
5
冯夏根.
论罗家伦的理性抗日观——兼谈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理性民族主义[J]
.史学月刊,2012(10):70-77.
6
徐青.
日本女作家吉屋信子的上海表象:以现地报告《战祸的北支上海行》为主线[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4):637-642.
7
张培.
《我的1919》看红色影视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价值[J]
.芒种,2013(8):183-184.
8
杨鹏.
罗福惠先生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6):138-140.
9
李育民.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帝主张的变化及其影响[J]
.近代史研究,2015(4):32-51.
被引量:9
10
王新旺.
“九·一八”后《独立评论》同寅之间的“和”“战”之争[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9):93-100.
同被引文献
44
1
耿传明.
周作人与古希腊、罗马文学[J]
.书屋,2006(7):26-31.
被引量:7
2
赵春秋.
周作人与永井荷风——美与趣味的契合[J]
.日本研究,2001(1):91-97.
被引量:1
3
赵京华.
周作人与柳田国男[J]
.鲁迅研究月刊,2002(9):33-43.
被引量:14
4
刘伟,柴红梅.
日本文化情结与周作人的附逆[J]
.东岳论丛,2004,25(6):136-140.
被引量:2
5
张积文.
论周作人与古希腊文学[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2):63-67.
被引量:3
6
平保兴.
周作人与俄罗斯文学的译介[J]
.俄罗斯文艺,2001(4):43-45.
被引量:1
7
黎杨全.
论厨川白村对周作人文学观的影响[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1):67-72.
被引量:1
8
李怡.
1907:周作人“协和”体验及与鲁迅的异同——论1907年的鲁迅兄弟与现代中国文学之生成[J]
.贵州社会科学,2005(4):94-98.
被引量:5
9
黎杨全.
解读周作人的希腊神话情结[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3(4):426-430.
被引量:4
10
鸟谷真由美.
周作人与日本文化——以饮食文化为中心[J]
.鲁迅研究月刊,2005(12):39-4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魏丽,林会娟.
2001—2015年周作人与外国文化研究综述[J]
.上海鲁迅研究,2019(3):166-189.
1
刘冬梅.
浅析鲁迅和林语堂选择不同文学道路的原因[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0-41.
2
赵维莉.
有一个童话梦的大男孩[J]
.人生十六七,2015(9):47-47.
3
葛红兵.
屈辱与抗争──留学经历对鲁迅、郁达夫影响片论[J]
.临沂师专学报,1995,29(4):82-86.
被引量:1
4
陈启明.
论鲁迅“仙台神话”的价值[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4):33-35.
被引量:1
5
张维.
追寻大师的足迹——俄罗斯留学感受[J]
.艺术评论,2009(6):48-53.
6
徐一川.
天使的羽翼——闻一多诗歌创作及文艺理论中的西方影响[J]
.大舞台,2010(12):99-100.
7
王俊莎.
留学与季羡林的比较文学研究[J]
.科教文汇,2009(25):231-231.
8
杨建.
猴年春节晚会的伪情感[J]
.杂文选刊(下半月),2004,0(3):19-19.
9
李韬瑾.
郁达夫日本留学的经历对小说《沉沦》的影响[J]
.青年与社会,2013(12):305-306.
被引量:1
10
李仲凡.
诗情与诗艺——鲁迅与周作人诗观合论[J]
.社科纵横,2001,16(4):63-64.
被引量:2
鲁迅研究月刊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