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的发展与对外开放
出处
《中国城市金融》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35,共1页
China Urban Finance
参考文献7
-
1于世海,张玲瑜,李晓庆,黄定轩.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生状态分析——基于改进的Logistic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9,39(3):743-750. 被引量:8
-
2陈斯恩,王建国,都琛蕊,夏奔.宁波与相关城市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9(1):40-44. 被引量:6
-
3朱启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学术前沿,2017(4):52-60. 被引量:17
-
4吴松强,何春泉,夏管军.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关系嵌入性、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J].华东经济管理,2019,33(12):28-34. 被引量:17
-
5刘国新,王静,江露薇.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及评价分析[J].管理现代化,2020,40(3):20-24. 被引量:52
-
6孙畅.中国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效应的非平衡性--基于要素分解视角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5):61-75. 被引量:22
-
7薛蕾,徐承红,申云.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度及协同效应[J].统计与决策,2019,35(17):125-129.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90
-
1朱启贵.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与国民核算发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2):5-13. 被引量:17
-
2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65-71. 被引量:165
-
3高峰.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J].现代管理科学,2007(1):43-45. 被引量:18
-
4魏后凯.我国地区工业增长质量评价[J].经济纵横,1997(4):4-9. 被引量:3
-
5高传胜.中国生产者服务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1):44-50. 被引量:56
-
6朱海燕,魏江,周泯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创新机理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2):1-7. 被引量:18
-
7孔德洋,徐希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管理,2008,34(12):74-79. 被引量:45
-
8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6(2):33-46. 被引量:185
-
9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6(3):56-65. 被引量:198
-
10唐强荣,徐学军,何自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模型及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3):20-26. 被引量:68
共引文献139
-
1王超然.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15):7-9.
-
2黄顺春,张书齐.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统计与决策,2021(2):5-9. 被引量:32
-
3房逸靖.市场化、要素流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市场瞭望,2023(17):22-26.
-
4李晓钟.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区域差异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2(8):17-25. 被引量:14
-
5袁方曜,李首涵,刘海霞.基于SWOT分析的绿色农业发展问题——以山东省庆云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3):19-21. 被引量:1
-
6张爱国,阙莉莉,崔伟伟,王亚红,张培.关系嵌入、制度环境与农业产业创新绩效研究——基于县域农业产业的多案例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21(2):234-243.
-
7高莉莉,鲁长运,朱家明.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3,39(4):21-32.
-
8牛伟伟.十八大以来国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综述[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7(9):74-76.
-
9牛胜强,马秋华.新形势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8,33(4):86-91. 被引量:1
-
10张晓昱,綦雪飞.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小康建设进程评价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9,36(1):117-124. 被引量:3
-
1朱茜.入世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J].经济工作导刊,2002(15):18-19.
-
2洪葭管.新世纪谈“金融学”兼论上海金融业的发展[J].上海投资,2001(1):4-7.
-
3新,港金融业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农村金融(11-1259/F),1996(5):38-39.
-
4张幼文.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J].上海金融,2000(3):4-6. 被引量:17
-
5杨慧艳.利用资产证券化推动金融业的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9(12):42-46. 被引量:3
-
6朱茜.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J].国际经贸,2002(5):16-18.
-
7梁文娟.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影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6(3):56-58.
-
8唐棣华.新加坡金融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1993,7(6):54-56.
-
9高颖.浅谈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J].科技智囊,2000(11):16-18.
-
10包士元.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对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启示[J].投资经济,1993(6):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