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原发性房角关闭PAC两种不同表现类型:急性PAC(APAC)与慢性PAC(CPAC)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的疾病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行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的PAC患者按照入选标准分为APAC组和CPAC组,观察眼压变化、房角粘连范围以及视神经损害的进展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124人(APAC组48人,CPAC组76人)。两组的平均观察时间为APAC组(52.3±1.4)个月和CPAC组(54.2±1.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平均年龄、房角粘连范围的差异皆没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间APAC组的平均房角粘连范围(4.2±2.4)要高于CPAC组(3.4-4-1.4)(P〈0.05),同时疾病的进展率APAC组(35.4%)显著高于CPAC组(25.0%)(P〈0.05)。结论国际地域性和流行病学眼科学组(ISGEO)分类系统下PAC急性与慢性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其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的疾病转归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房角关闭存在不同进展机制,建议新分类系统需要考虑进一步将PAC的两种形式分开,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出处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5-247,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0849)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张秀兰,Email:xiulan_z@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