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体育意识结构系统之理性思考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体育意识在学术界尚无界限清晰的涵义,它由体育的知识观念、意向观念和决策观念所构成,从哲学思辨的思路分析,对体育意识的内涵理论进行系统化构建,便于对其进一步地进行探讨。
作者
王虹霞
机构地区
嘉兴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20期25-26,共2页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关键词
体育意识
结构系统
观念
分类号
G807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作者简介
王虹霞,嘉兴教育学院,从事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嘉兴教育学院课程改革处。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杨韵.
体育的生命冲动与意识绵延——基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体育本质解读[J]
.体育科学,2011,31(3):87-92.
被引量:34
2
霍方.
北京奥运会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J]
.管理工程师,2011,16(2):52-54.
被引量:2
3
徐宏伟.
体育意识建构之理性思考[J]
.湖北体育科技,1995,14(1):1-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张宏.
主体性原则的依据与内涵[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6(3):35-40.
被引量:1
2
黄颂杰.
论柏格森哲学[J]
.学术界,1995(6):17-24.
被引量:5
3
詹宇国.
国内外柏格森哲学的研究状况[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5):88-92.
被引量:2
4
李国.
机械论范式的有机论转向:科学知识“绿化”的起点[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72-76.
被引量:5
5
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
6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7
柏格森 肖聿译.材料与记忆[M].北京:华厦出版社,1999..
8
柏格森 肖聿译.创造进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9
刘媛媛.
身体·感性·自由——体育本质新诠释[J]
.体育科学,2007,27(11):70-73.
被引量:33
10
李月媛.
从古典到现代—由空间到时间——柏格森的时间观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45-14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8
1
王聃,何胜保.
体育人类工效学研究的问题向度与学理思考[J]
.体育与科学,2020,0(1):43-47.
被引量:1
2
罗美娥.
高校体育育人功能及实现策略研究[J]
.体育世界,2019(11):122-123.
被引量:2
3
邵斯,邹国忠,邓欣博,夏成前,邵金银.
转变体育意识,践行体育实践,到底谁是体育终身化的关键?——对《转变体育意识——体育终身化的关键》一文的反思[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401-1403.
被引量:2
4
杜美.
浅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国民体育意识的影响[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96-100.
被引量:1
5
张潇.
体育强国的目标体系构建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21-23.
6
万国华,杨小勇,王碧怡.
生命——体育教育的本真回归[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96-99.
被引量:46
7
邰峰,何艳华.
哲学视野下的竞技体育本质解读[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9):120-123.
被引量:15
8
叶羽.
论“竞技育人”[J]
.体育与科学,2012,33(1):107-111.
被引量:12
9
王忠杰,杨韵.
当代秩序化生活与慢运动体育生活方式[J]
.体育学刊,2012,19(6):35-37.
被引量:7
10
隋东旭,崔健.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2(12):87-9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
1
王彦.
试论新木桶原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
.高教与经济,2009,22(2):5-8.
被引量:7
2
邵建平,王玲.
“拉长板”木桶原理及其运用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4):159-161.
被引量:8
3
王琳.
论智力技能的后天可塑性[J]
.青年文学家,2011,0(11X):52-5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吕洪艳,许少华,杨冬黎.
新木桶原理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6):159-16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洪伟.
木桶原理视角下篮球技术教学探析[J]
.科技资讯,2017,15(22):181-182.
2
房悦.
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木桶原理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1):158-159.
3
周伟.
浅析“木桶原理”在篮球运动团队合作中的必要性[J]
.经贸实践,2018(17):323-323.
被引量:1
1
陈世成.
浅析篮球文化结构系统[J]
.现代交际,2009(4):41-42.
2
王君侠,谭燕秋.
竞技体育教练体系[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3):27-30.
被引量:5
3
陈修敏.
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与思路分析[J]
.青少年体育,2016(2):103-105.
被引量:14
4
周二强.
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改革新思路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5,0(36):477-477.
被引量:2
5
高明晖.
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分析[J]
.商情,2015,0(16):107-107.
6
魏晓燕.
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8):101-102.
7
郭成吉,田桂玲,袁礼锋.
浅谈足球运动员的体适能训练[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6):21-23.
被引量:1
8
孙卫兵.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改革思路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5,0(34):417-418.
被引量:7
9
林春月.
基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分析——以海南省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6):125-126.
被引量:1
10
张和平.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分析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3):98-101.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