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6,61,共9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3
-
1杨爱程.评“学科结构”派的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88(6):41-46. 被引量:11
-
2孟维杰.文化品格:心理学理论另一种品质[J].社会科学战线,2006(2):52-55. 被引量:2
-
3李亚宁.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建构[J].理论导刊,2006(6):76-78. 被引量:16
-
4[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
5[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
6参见[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214.
-
7B·马林诺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76-177.
-
8F·博厄斯.种族的纯洁[J].亚州,香港,(40).
-
9O·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6.
-
10[埃及]侯赛因·卡迈勒·巴哈丁.教育与未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5.
引证文献5
-
1李昌祖,周杰,冯雯.浙江青年文化品质培育的调查研究报告[J].青年探索,2007(1):16-20.
-
2张海峰.学术观念与高职教育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4):92-94. 被引量:8
-
3樊浩.伦理,如何“与‘我们’同在”?[J].天津社会科学,2013(5):4-20. 被引量:13
-
4杨启亮.求是:普通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品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12):11-15. 被引量:10
-
5周润智.生活方式转型与教育者的职业观念变革——基于社会学视角的一种宏观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3):9-13.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41
-
1李涛.论地方人大立法“不抵触”原则——以伦理评价为分析视角[J].法律与伦理,2020(1):186-214.
-
2陈静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J].科技信息,2008(24):530-531.
-
3任永泽.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表征[J].现代教育论丛,2008(1):75-81.
-
4任永泽.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成因追问[J].现代教育论丛,2007(10):19-25. 被引量:1
-
5耿德英.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的思考[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2):116-118.
-
6申仁洪.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范式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04(4):64-68. 被引量:26
-
7牛利华.论教育的“需要”之维[J].当代教育科学,2004(15):13-15. 被引量:2
-
8陶能祥.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社会深层原因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123-125. 被引量:1
-
9林清,王奕全.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4):74-76. 被引量:9
-
10饶琴.从可持续发展视角透析现代高职教育的非职业化倾向[J].理论观察,2005(6):122-123.
-
1王剑.大学校园中的人文关怀与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2):128-129. 被引量:2
-
2论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6,0(13):15-15.
-
3苏俭.论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关系[J].福建教学研究,2004(10):31-33.
-
4赵苏.行为知始 学以厚生——陶行知之新教育观初探[J].职大学报,2010(2):106-108. 被引量:1
-
5曹红玲.专家型教师——新世纪教师的典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51-54. 被引量:1
-
6迈拉·沃伦斯基.我希望这一切曾经发生在我身上[J].读写月报(新教育),2015,0(4):71-72.
-
7张明霞.大学生心理健康归因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17(2):48-50. 被引量:2
-
8刘振峰.浅谈生物课堂中活跃性教学[J].大江周刊(论坛),2013(8):268-268.
-
9朱俊红.高师美术教育中学生人文品质培养探索[J].美术界,2012(11):94-94. 被引量:1
-
10李建华,胡训军,周谨平.论人文科学的学科特质和体系分层[J].现代大学教育,2004,20(6):5-9.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