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102,共2页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8
-
1王韩民 郭玮 程漱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政策建议[N].人民日报,1999-07-06(12).
-
2白剑锋.黄色的危机——长江生态安全述评[N].人民网,2001—07—23(1).
-
3侯振威.国家生态安全意谓着什么?[N].北京晚报,2001—01-03(44).
-
4Dyson J S. Ecological safety of paraquat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soil[ J]. Planter, 1997,73 (5) :456-461.
-
5赵永新.关注国家生态安全[N].人民日报,2001—02—09(12).
-
6史培军,潘耀忠,陈晋,王平,周武光.深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293-299. 被引量:187
-
7吴国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227-233. 被引量:159
-
8金磊,徐德蜀.关于中国西部“山川秀美”再造的思考——兼论西部生态安全建设中的防灾减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6):1-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1
-
1李凤霞,郭建平.中国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展[J].青海气象,2007(1):11-15. 被引量:6
-
2刘萍.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生态安全教育[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17-118. 被引量:2
-
3卢星星,侯明明,胡艳荣,史岩松.基于生态足迹的云南省大理州生态安全评价[J].广州环境科学,2008,23(4):32-35. 被引量:2
-
4袁欢,郑钦玉.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06-15808. 被引量:7
-
5孙凡,赵靖明,张富华,马生丽,张磊.重庆市生态质量监测评价及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2):81-86. 被引量:12
-
6蔡俊煌.国内外生态安全研究进程与展望——基于国家总体安全观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2):104-110. 被引量:11
-
7侯造水,贾明涛,陈娇.基于突变级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沙市生态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2):364-369. 被引量:8
-
8冉启英,李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生态安全评价——以新疆为例[J].生态经济,2015,31(7):114-117. 被引量:12
-
9赵静静,柴立和,杜慧滨.基于MIEP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宁波市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5,35(9):2989-2995. 被引量:11
-
10樊勇吉,唐晓岚,包文渊,周明峰,左万力.栖霞山风景区生态安全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6(2):104-106. 被引量:3
-
1于伯康.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黑龙江森工林区生态保护型林业建设的思考[J].林区教学,2006(6):92-93.
-
2郜慧萍.发展生态保护型林业的思考[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2(2):5-7.
-
3张道文.寻找发展与保护的契合点[J].森林与人类,2004,24(10):31-33.
-
4汪海燕.都市农业背景下家庭农场的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29(2):11-15. 被引量:5
-
5王东祥.推进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J].浙江经济,2005(3):9-11.
-
6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2014(3):45-46. 被引量:7
-
7李馥财.鹤矿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5(7):10-12.
-
8王韩民,郭纬.全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J].林业工作参考,2000(1):27-32. 被引量:5
-
9徐楠,黄彬.40个世纪的农民奥秘[J].中华遗产,2008(6):48-63. 被引量:4
-
10彭敬.生态保护型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及脱贫对策[J].决策咨询,2016(5):92-9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