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缓释微球(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中药单体化合物、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单味药和中药复方制剂等方面概述中药缓释微球的研究进展。
作者
宋金华
机构地区
新华通讯社机关管理服务局门诊部
出处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3期274-276,共3页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关键词
缓释制剂
微球
中药
分类号
R283.6 [医药卫生—中药学]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宋金华,Email:xueyindi@yahoo.com.cn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39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6
1
于莲,张传美,李爱臣,董宇,张喆,马丽娜.
肺靶向参芎明胶微球的实验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5):3-4.
被引量:2
2
宋磊,张亚琼,郭圣荣,殷明.
非pH依赖性苦参碱缓释微丸的研制[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15(1):17-20.
被引量:6
3
宋磊,张亚琼,郭圣荣,殷明.
苦参碱缓释包衣微丸的研制[J]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6):1238-1241.
被引量:26
4
黎维勇,陈华庭,冯敢生,郑传胜.
顺铂白及胶微球的制备及栓塞特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6):493-496.
被引量:7
5
杨强,杨俊毅,李思成,张铃敏.
灯盏花素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2004,19(3):175-178.
被引量:19
6
刘清飞,周莉玲.
银杏总内酯控释小丸的稳定性研究[J]
.中成药,2004,26(5):349-352.
被引量:15
7
张彦青,解军波,陈大为.
灯盏花素骨架缓释微丸释药机制的研究[J]
.中草药,2004,35(5):517-519.
被引量:10
8
陈大为,张彦青,邹艳霜,李淑斌,赵秀丽.
灯盏花素缓释微丸制备工艺与处方优化的研究[J]
.中草药,2003,34(11):990-993.
被引量:30
9
宋洪涛,郭涛,张晓红,唐星,王卓,张汝华.
离心造粒法制备麝香保心微丸的研究[J]
.中草药,2003,34(1):23-27.
被引量:7
10
宋洪涛,郭涛,张汝华,马燕,李铣,毕开顺.
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的研究[J]
.药学学报,2002,37(10):812-817.
被引量:45
二级参考文献
72
1
陈小平,石庭森.
微球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20(3):165-168.
被引量:2
2
程宇慧,廖工铁,侯世祥,李栗,张明.
白蛋白微球作为肝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3,28(1):68-74.
被引量:20
3
汪国华,张文惠,邓大斌.
利福定密封式微型胶囊的研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3):126-127.
被引量:1
4
陈晓明,罗鹏飞,胡景铃,邵培坚,周泽健,符力,汤毅,余元新.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后肝脏的延期不良反应[J]
.癌症,1994,13(1):50-53.
被引量:53
5
吴传斌,何素梅,高文伟,魏树礼.
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25(2):63-66.
被引量:15
6
于新蕊,曲军,丛月珠.
茶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1995,26(4):219-221.
被引量:96
7
顾雄毅,戴迎春.
茶多酚──茶叶化学研究的新领域[J]
.化学世界,1996,37(3):123-126.
被引量:22
8
郭传勇,李定国,田字彬,刘树人,王炳芳,陆汉明.
丹参及川芎嗪对人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6,16(3):217-218.
被引量:22
9
陈庆华.
现代微丸制备与包衣装置的类型与应用[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27(3):134-139.
被引量:25
10
冯敢生,郑传胜,周汝明,梁波,张彦舫.
白芨与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肝癌疗效的对比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2):135-137.
被引量:61
共引文献
239
1
李东芬,尹蓉莉.
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J]
.中药与临床,2011,2(1):61-63.
被引量:1
2
车文实,赵玺,李连闯,孙晶,唐晶,郝文博.
微丸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2012,25(5):693-695.
被引量:2
3
易晓霞,李希,唐露.
中药缓控释微丸研究进展[J]
.中药与临床,2013,4(4):61-64.
被引量:4
4
刘文兴.
微型包囊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S1):217-218.
被引量:1
5
温铭刚,隋树强.
谈中医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S1):354-354.
被引量:2
6
蔡国华.
溶出度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J]
.海峡药学,2004,16(3):130-131.
被引量:5
7
钱亚琴,刘汉清,庄炜,孙玉雯.
中药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3):78-81.
被引量:13
8
林海燕,罗学刚.
纤维素溶液的流变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4,12(3):54-60.
被引量:3
9
张丽,曾红,杨立平.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J]
.首都医药,2004,11(22):49-50.
被引量:3
10
宋群亮,张平.
中药微球制剂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05,9(2):87-8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雯,张兴祥.
青风藤总生物碱聚乳酸微球的制备[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5):354-357.
被引量:3
2
肖树雄,林华庆,王晓钰,江荣高.
中药现代制剂技术生产应用进展[J]
.中国药师,2005,8(12):1046-1048.
被引量:6
3
胡林峰,李绍平,王一涛.
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387-1390.
被引量:1
4
张颖.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6,37(5):641-647.
被引量:7
5
张洪,黄徐英.
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5):479-482.
被引量:14
6
李文浩,何应.
中药微粒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5):371-374.
被引量:5
7
韩敏,苏秀霞,李仲谨.
载药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2007,36(5):493-495.
被引量:12
8
谢志慧,熊耀康.
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562-564.
被引量:5
9
郭建鹏,薛红.
喷雾干燥法制备月见草油微球的工艺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7):763-765.
被引量:10
10
刘梅,夏鑫华.
丹参酮ⅡA的化学稳定性研究[J]
.中药材,2010,33(4):606-609.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2
1
贺秀婷,翟光喜,曹忠诚,刘云.
中药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8):90-92.
被引量:2
2
徐旖旎,苏菊,王益,朱娅芳,周雪,王磊,陶玲,沈祥春.
PDLLA-PEG-PDLLA丹参酮ⅡA微球的制备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0):2413-24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陈晓北.
白益母草总生物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J]
.中国药房,2015,26(31):4418-4421.
被引量:2
2
王家宝.
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化工管理,2016(6):94-94.
3
郑媛媛,聂鹏.
X-射线衍射在药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2023,52(11):117-118.
被引量:1
1
赵国巍,廖正根,陈绪龙,齐阳明,梁新丽,王光发.
喷雾干燥法制备三七皂苷缓释微球[J]
.华西药学杂志,2010,25(6):676-678.
被引量:7
2
张洪,黄徐英.
三七总皂苷缓释微球体外释药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2):10-13.
被引量:2
3
汪洋,焦海胜.
正交试验优选刺五加提取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32-34.
被引量:1
4
吴海珊,李药兰.
壳聚糖─—绞股蓝总皂甙缓释微球的研制[J]
.中成药,1997,19(6):1-2.
被引量:41
5
缪鋆鋆.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述评[J]
.中医学报,2012,27(6):748-749.
被引量:8
6
白晓菊,麻秀清,李雯.
中药单味药抗溃疡实验研究近况[J]
.内蒙古中医药,1998,17(3):46-46.
7
罗瑞静,柴维汉.
中草药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6):99-102.
被引量:5
8
霍炳杰,刘亚娴.
中药单味药及其膏剂镇痛的研究进展[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2,8(2):127-130.
9
黄霞,刘惠霞,袁效涵.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10,25(3):573-575.
被引量:10
10
吴俊玲,宋小莉.
2009年中药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炎镇痛最新研究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1):1011-1012.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