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China Mining Magazine
同被引文献312
-
1赵明鹏.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11(4):64-68. 被引量:30
-
2隋建华.对“可持续发展”定义的诠释[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3):47-86. 被引量:2
-
3徐海,罗周全,王雪艳.地下金属矿山合理产能灰色关联优选[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3):327-330. 被引量:8
-
4薛巧慧,田其云.探索生态矿业[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138-142. 被引量:3
-
5邓光君,李昱岩,张于喆.从动态比较优势看我国矿产资源产业政策选择[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7):27-29. 被引量:2
-
6张德明,刘树臣.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法与政策[J].国土资源情报,2004(5):27-31. 被引量:14
-
7郭建伟,齐宝辉.中原油田洒落石油对地面生态的污染与防治[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6(5):34-39. 被引量:6
-
8沈镭,何贤杰,张新安,胡小平,纪方,魏铁军.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24(5):6-12. 被引量:57
-
9李国蓉,王震声.资源型矿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09-410. 被引量:6
-
10郭峰濂,廖进中,蔡德容.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12):8-1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4
-
1杨贵花.论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6,18(8):282-283. 被引量:1
-
2徐大富,渠丽萍,张均.贵州省矿产资源承载力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5):56-58. 被引量:9
-
3隗合明,余明刚,周军,李英.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同步开发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3):73-77. 被引量:12
-
4池永翔.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保护的思考[J].福建地理,2004,19(3):9-13. 被引量:5
-
5于光.关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资源.产业,2005,7(1):25-28. 被引量:4
-
6冯强.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B):205-205.
-
7邵天一,沈伟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构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9(2):36-37. 被引量:12
-
8刘新全,吴仲雄,陈义旷.中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对经济的影响[J].采矿技术,2006,6(2):122-123. 被引量:4
-
9彭会清,王代军.高效环保节约和谐开发鄂西高磷铁矿综述[J].矿业快报,2007,23(3):7-9. 被引量:8
-
10吴立新.西北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矛盾分析及其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1):35-37.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272
-
1Ning LIU,Xiao-jing YANG,Zheng YU,Lei ZHAO.Indentation size effect of germanium single crystal with different crystal orientation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20,30(1):181-190. 被引量:6
-
2孙玉阳.环境规制对矿业绿色发展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48-55. 被引量:1
-
3幸炜.军民双向发力突破“民参军”困境的路径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196-197. 被引量:4
-
4张紫薇.刍议稀土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8,0(21):3-4.
-
5邹光富,毛英.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S1):444-448. 被引量:13
-
6罗长斌.科技对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
-
7廖国礼.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采矿技术,2001,1(4):4-5. 被引量:4
-
8谭旭红,杜真芝.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价值补偿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285-287. 被引量:3
-
9金小田.整顿采矿业的建议[J].中国矿业,2004,13(7):5-7.
-
10赵志勇.选煤产业水资源缺乏解决途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13):239-239.
-
1龚静夫,汪泽秋.湖南矿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地质经济,1990,3(7):16-18.
-
2马万平.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南京的矿业发展[J].江苏地矿信息,1997,22(1):11-12.
-
3吴季松.开发“可持续发展”中的新矿业[J].中国矿业,1997,6(2):1-3. 被引量:7
-
4肖春泉.论矿业发展的几个关系[J].有色金属工业,2002(10):23-26. 被引量:1
-
5谢龙水,尹健生.拉丁美洲矿业发展潜力[J].世界采矿快报,1995,11(10):5-7.
-
6郑金泉.郑州矿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矿产资源开发,1998(8):15-17.
-
7范雪强,聂辉成.印度矿业发展前景[J].世界采矿快报,1999,15(5):3-6.
-
8胡建华,王叔华.浅谈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J].徐煤科技,1998(1):43-44.
-
9谢龙水.加拿大矿业持续稳定发展[J].世界采矿快报,1995,11(14):2-5.
-
10陈哲夫.发展矿业新的战略思路[J].中国矿业,1996,5(6):9-1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