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母本抛植对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培矮64S不同抛秧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抛秧量与制种产量、有效穗数、总颖花数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抛秧随秧龄的不同,播始天数有变化。相同秧龄时抛植比插植生育期延长2天左右;培矮64S的最适抛秧密度每667m2为48~50张秧盘。
作者
梁克勤
万邦惠
陈雄辉
陆燕鹏
关兆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11,共2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广东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母本
抛秧密度
产量
生育期
制种
分类号
S51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肖层林,毛建华,李复勇,温圣贤,刘建宾.
“九二0”对培矮64S异交态势改良效果的研究[J]
.杂交水稻,1998,13(6):40-41.
被引量:6
2
潘旺林.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途径探讨[J]
.杂交水稻,1993,8(4):11-13.
被引量:11
3
龚光雄,梅林初,周卜龙.
两系培矮64S的特性及制种技术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1996(3):8-11.
被引量:12
4
肖层林,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年,19卷,6期,515页
5
许世觉,杂交水稻,1991年,专集,8页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潘旺林.
培两优特青制种实践与认识[J]
.杂交水稻,1995,10(3):33-34.
被引量:5
2
陈飞,蒋远球,申亿如.
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制种时“九二0”的喷施技术初探[J]
.杂交水稻,1996,11(2):13-14.
被引量:9
3
龚光雄,梅林初,周卜龙.
两系培矮64S的特性及制种技术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1996(3):8-11.
被引量:12
4
邓石山,李复勇,毛建华.
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探讨[J]
.作物研究,1997,11(2):11-13.
被引量:9
5
生井兵治,加藤浩,黄世永.保证水稻不育系制种结实所必需的花粉数量[J]杂交水稻,1988(04).
6
许世觉,潘旺林,许堃.
超高产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J]
.杂交水稻,1991,0(S1):1-54.
被引量:51
共引文献
25
1
包宗伟,胡永平.
杂交水稻“培矮64S”制种防杂保纯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9).
2
李训贞,周广洽,徐孟亮,陈良碧,黄崇德,黄河清.
机械采粉、授粉对水稻花粉活力和异交结实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6,22(3):353-357.
被引量:17
3
雷东阳,陈立云,肖层林,孙鹰,张桂莲.
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制种“九二○”施用技术[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1-4.
被引量:9
4
戴剑,谷福林,苏自强.
杂交粳稻泗优422制种特性探讨[J]
.杂交水稻,1997,12(1):16-17.
被引量:1
5
孙瑞建,李亦军,赵洪斌.
三系超级杂交中籼稻国稻6号亲本开花习性探讨[J]
.杂交水稻,2008,23(4):33-34.
6
周乐良,洪乃桥,伍祥,陈能刚,石邦志,陈文强.
赤霉素对不敏感型恢复系Q568制种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3):12-15.
被引量:2
7
黄大军,张树华,李晓艾,顾晓明.
寻杂36制种母本始花后不同时段赶粉对产量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13(4):357-359.
被引量:5
8
肖层林,唐建初,刘爱民,温圣贤.
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高产保质制种原理与技术[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4(4):259-264.
被引量:5
9
肖层林,毛建华,李复勇,温圣贤,刘建宾.
“九二0”对培矮64S异交态势改良效果的研究[J]
.杂交水稻,1998,13(6):40-41.
被引量:6
10
徐小红,李云,刘名镇,黄石宝.
两系杂交早稻田两优402亲本开花习性探讨[J]
.杂交水稻,1999,14(2):19-2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林月荣,韦永月,张文飞.
不同抛秧密度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及相应调控技术[J]
.广西农学报,2004,19(2):5-6.
被引量:6
2
陈耀福,陈年春,杨为芳.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J]
.广西农学报,2004,19(2):15-18.
被引量:4
3
李广惠,孙涧,程敏生,胡秀芳.
抛秧水稻产量结构的研究[J]
.垦殖与稻作,2004(4):23-24.
被引量:2
4
熊玉唐.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简介[J]
.农技服务,2005(3):66-69.
被引量:3
5
李劲松,刘湘桂.
水稻旱育无盘抛秧技术[J]
.湖南农业,2005(3):9-9.
被引量:3
6
丘国强,周三妹,戴雪花,黄小雪.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2005,21(2):31-31.
被引量:1
7
杨世雄等.水稻抛秧栽培实用技术[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8
陈丽钦,黄登地,林仁东,李岳欣.
水稻抛秧不同品种、施肥方法、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1997(4):1-2.
被引量:1
9
马均,孙晓辉,杨文钰,廖尔华,D.B.Wickramasinghe.
抛秧技术在斯里兰卡的应用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9,17(1):28-33.
被引量:1
10
苏培忠,俞明光.
早稻抛秧的优化栽培技术正交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1999,30(S1):53-5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葛跃武,吴一梅,张开进.
水稻抛秧密度试验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10(6):121-12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嗣富.
水稻抛秧试验总结[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2).
2
余昌瑞,卢一呜,冷从学,姚左文,张敦玉,樊耀清,傅梅乐.
杂交早稻栽插密度对比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59-59.
3
周发民.
深两优5814不同移栽密度多点对比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70-70.
被引量:2
1
尹洪根,宋富根,漆勋民,罗来宝,李财厚,谢兰英,欧阳美友.
中早35水稻抛秧栽培适宜密度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1):28-28.
被引量:3
2
朱传进.
不同抛秧密度对甬优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初探[J]
.福建农业科技,2013,44(3):13-14.
被引量:1
3
王良军,周兴,梁建华,阮永胜,黄涛,文华玉,罗中贵.
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1128不同抛秧密度产量比较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1):2746-2747.
被引量:1
4
陈丽钦,黄登地,林仁东,李岳欣.
水稻抛秧不同品种、施肥方法、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1997(4):1-2.
被引量:1
5
严隆良,宋贤武.
水稻抛秧密度及施氮量与产量关系的回归模型[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3):19-22.
6
林月荣,韦永月,张文飞.
不同抛秧密度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及相应调控技术[J]
.广西农学报,2004,19(2):5-6.
被引量:6
7
张钧寿,汪成荣,周林,阮永胜.
中稻两优148抛栽密度试验小结[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9):82-83.
被引量:4
8
张远秋.
秸秆一次还田免耕抛栽双季超级稻施肥研究[J]
.中国商界,2010,0(8X):258-259.
9
水稻抛秧技术[J]
.现代农业,2006(2):12-13.
10
黎平.
水稻不同抛秧密度对比试验[J]
.广西农学报,2014,29(5):1-3.
广东农业科学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