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华中陆内元古代高压变质带研究近况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10年来,板块构造研究逐渐从海洋移向陆地,从近代推向远古,逐步深入到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如何识别和深入探讨陆内板块运动规律是目前地质学家,特别是岩石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所重视的基础理论课题。经过多年的岩石学和印痕科学(Fingerprint)研究,近年来我们发现在我国中部存在着一个规模巨大的元古代高压变质带,并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作者
张树业
胡克
乔兰勇
刘晓春
机构地区
长春地质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8期25-27,共3页
Ge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体中
陆内
元古代
变质带
板块构造
分类号
P542.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40
1
魏春景,吴玉新,倪云燕,陈斌,王式光.
河南桐柏地区榴辉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科学通报,1999,44(17):1882-1885.
被引量:22
2
ZHAI QingGuo1,2, LI Cai2 & HUANG XiaoPeng2 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2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 China.
The fragment of Paleo-Tethys ophiolite from central Qiangtang, Tibet:Geochemical evidence of meta-basites in Guoganjianian[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7,50(9):1302-1309.
被引量:32
3
张建新,孟繁聪,于胜尧.
两条不同类型的HP/LT和UHP变质带对祁连-阿尔金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制约[J]
.岩石学报,2010,26(7):1967-1992.
被引量:39
4
霍有光,吴汉泉,冯益民.
北祁连奥陶系地体中蓝片岩、绿片岩岩石矿物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地球学报,1992,19(1):59-70.
被引量:2
5
李曙光,刘德良,陈移之,王松山,裘冀,胡世玲,桑海清.
中国中部蓝片岩的形成时代[J]
.地质科学,1993,28(1):21-27.
被引量:57
6
牛宝贵,富云莲,刘志刚,任纪舜.
鄂北蓝片岩的^(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科学通报,1993,38(14):1309-1313.
被引量:14
7
舒良树,周围庆,施央申,殷俊.
江南造山带东段高压变质蓝片岩及其地质时代研究[J]
.科学通报,1993,38(20):1879-1882.
被引量:54
8
刘晓春,关雅先,张培萍,常丽华.
大别山高压变质杂岩中的硬玉[J]
.矿物学报,1993,13(4):341-345.
被引量:13
9
赵靖.
滇西澜沧变质带中白云母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1993,12(3):251-260.
被引量:12
10
张儒媛,从柏林,刘忠光.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及其成因解释[J]
.岩石学报,1993,9(3):211-226.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6
1
高坪仙.
元古构造活动带的几种构造模式[J]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5(1):40-46.
2
徐安中.
苏北云台群含蓝晶石岩石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江苏地质,1998,22(1):10-14.
被引量:3
3
沈其韩,耿元生.
中国蓝片岩带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成因[J]
.地质学报,2012,86(9):1407-1446.
被引量:17
4
刘晓春.
中国中东部的双高压变质带[J]
.地质论评,1991,37(4):300-309.
被引量:10
5
刘雅琴,张树业,康维国.
华中高压变质带中蓝晶石黄玉岩的特征及与白片岩的对比[J]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22(2):144-149.
被引量:2
6
康维国,张树业,刘晓春,乔兰勇.
华中陆壳高压变质带上蓝晶石黄玉岩类的发现及其地质特征[J]
.中国科学(B辑),1992,B(9):981-98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马昌前,杨坤光,李增田,唐仲华.
基于花岗岩类形成的岩浆动力学过程的分析判别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以大别碰撞带大王寨岩体为例[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2,17(S1):103-112.
被引量:1
2
刘晓春,关雅先,张培萍,常丽华.
大别山高压变质杂岩中的硬玉[J]
.矿物学报,1993,13(4):341-345.
被引量:13
3
刘晓春,董树文,李三忠,薛怀民,刘建民,曲玮.
湖北红安群的时代:变质花岗质侵入体U-Pb定年提供的制约[J]
.中国地质,2005,32(1):75-81.
被引量:21
4
张理刚,邢凤鸣.
安徽中生代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与铅同位素省划分[J]
.岩石学报,1993,9(2):105-114.
被引量:32
5
申浩澈,康维国,梁万通.
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时代的探讨[J]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24(1):24-27.
被引量:14
6
刘晓春.
大别山榴辉岩一片麻岩杂岩的成因[J]
.地球化学,1994,23(4):366-377.
被引量:9
7
刘晓春,胡克,李学燮,康维国.
大别——苏鲁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多样性及其成因[J]
.地质论评,1994,40(6):494-501.
被引量:13
8
张泽明,游振东,韩郁菁,桑隆康.
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J]
.地质学报,1995,69(4):306-325.
被引量:81
9
刘雅琴,康维国,王威.
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富铝岩石的温压条件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26(2):146-151.
被引量:5
10
陶国宝.
南黄海周缘地区的地质构造联系[J]
.海洋地质译丛,1996(4):1-14.
被引量:6
1
董国臣,莫宣学,赵志丹,王亮,周肃.
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研究近况[J]
.地学前缘,2002,9(1):153-153.
被引量:17
2
徐国庆.
国外包裹体研究近况[J]
.国外地质(北京),1990(3):4-7.
3
杨德江.
狭管效应与气象灾害[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21):142-142.
被引量:5
4
丁宝善,覃武.
我国大气环流与长期天气预报研究近况[J]
.广西气象,1992,13(2):55-60.
5
许永伦.
我国海平面研究近况[J]
.海洋信息,1997(5):14-14.
6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赵志丹,王立全,江新胜.
西藏过铝花岗岩研究近况[J]
.地学前缘,2003,10(4):437-438.
被引量:4
7
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规律研究近况[J]
.江西地质科技,1992,19(3):177-180.
8
高莉青.
美国、苏联、日本地质、地震研究近况[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1992(1):55-57.
9
李玉成,孙昭晨.
海洋流体动力学研究近况[J]
.海岸工程,1993,12(2):57-62.
10
李玉成,缪国平,孙昭晨.
海洋流体动力学研究近况[J]
.国际学术动态,1996(1):76-80.
中国地质
199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