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探明秸秆还田方式与不同肥料运筹比例对小麦群体、个体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设置了2种还田方式和3种运筹比例交叉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的基、追肥施用比例与秸秆还田互作处理能显著影响小麦产量三因子。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以5:1:4氮肥比例能够建立适宜群体,同时促进个体良好生长,产量最高。
作者
顾国俊
季仁达
吴传万
机构地区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2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小麦
产量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7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635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熊又升,袁家富,郝福新,阮际洲,赵书军,王朝辉.
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6):697-700.
被引量:28
2
张定一,党建友,王姣爱,裴雪霞,杨武德,苗果园.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品质和旗叶光合作用的调节效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4):535-542.
被引量:78
3
康国章,王永华,郭天财,朱云集.
氮素施用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3,29(1):82-86.
被引量:74
4
崔振岭,石立委,徐久飞,李俊良,张福锁,陈新平.
氮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071-2075.
被引量:90
5
王绍中,田云峰,郭天财,等.河南小麦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10:285.
6
郭翠花,高志强.
氮肥运筹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1):33-37.
被引量:8
7
王小燕,沈永龙,高春宝,刘章勇,方正武.
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5):896-899.
被引量:21
8
黄严帅,范袁斌,李炳生,戴学文,张洪程,许轲.
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122-126.
被引量:20
9
宋任祥,钱兆国,王鑫,王超.
氮肥运筹对优质小麦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135-136.
被引量:17
10
刘永环,贺明荣,王晓英,张洪华.
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9,29(11):5930-5935.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147
1
石玉,于振文,王东,李延奇,王雪.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6,32(12):1860-1866.
被引量:103
2
王晶,肖安红.
小麦粉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含量与小麦粉品质关系的探讨[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8(2):6-8.
被引量:5
3
王凤成,朱金宝,K.Khan,L.O’Brien,陈万义.
小麦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含量与谷蛋白聚合体大分子的关系及其对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2004,19(3):13-17.
被引量:12
4
蔡瑞国,王振林,李文阳,张敏,周筑南.
氮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进程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4,19(4):36-41.
被引量:38
5
王凯荣,刘鑫,周卫军,谢小立,R.J.Buresh.
稻田系统养分循环利用对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生产力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6):1041-1045.
被引量:49
6
戴廷波,孙传范,荆奇,姜东,曹卫星.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调控[J]
.作物学报,2005,31(2):248-253.
被引量:125
7
马传喜,吴兆苏.
小麦胚乳蛋白质组分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烘烤品质的关系[J]
.作物学报,1993,19(6):562-566.
被引量:135
8
杨德保,王式功,黄建国.
兰州市区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1):132-136.
被引量:56
9
李秀君,潘宗东.
不同粒重小麦品种子粒灌浆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26-30.
被引量:52
10
朱新开,盛海君,顾晶,张容,李春燕.
应用SPAD值预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初步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46-50.
被引量:144
共引文献
635
1
康爱林,孟凡乔,李虎,王立刚,武淑霞,张鑫,吴文良,李洪波,胡正江.
滴灌施肥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20(4):958-968.
被引量:11
2
辛艾萱,何超,彭韵曦,杨璐,慕航,洪松.
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与区域传输贡献[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9):170-181.
被引量:15
3
段雯瑜,陈敏东,黄山江,戴美魁,王新宁,徐利.
融合Lamb-Jenkinson分型法和LSTM神经网络的PM2.5预测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1):92-97.
被引量:5
4
余高,陈芬,谢英荷,侯建伟.
化肥减施、有机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20(4):47-53.
被引量:40
5
孙清斌,尹春芹,杨建堂,王文亮.
锰与氮钾配施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715-720.
被引量:3
6
王小燕,沈永龙,高春宝,刘章勇,方正武.
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5):896-899.
被引量:21
7
吴晓强,佘跃辉.
作物茎秆抗倒性综合评价指标的力学分析[J]
.农机化研究,2012,34(2):31-37.
被引量:3
8
王红磊,朱彬,康汉青,沈利娟,潘晨.
南京市城市不同功能区PM_(10)和PM_(2.1)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J]
.气象科学,2011,31(S1):19-26.
被引量:7
9
高洪军,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张卫建.
等氮条件下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春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318-325.
被引量:90
10
张秀丽,张倩倩,许天修,凌飞,孙广玉.
施用化肥和农家肥缓解盐碱地桑树光合午休PSⅡ光抑制[J]
.草业科学,2015,32(5):745-753.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2
1
日照市政府.日照生态市建设规划[S].日政发(2003)47号,2003:20-23.
2
吴敬民,许文元,董百舒,王振忠.
秸秆还田效果及其在土壤培肥中的地位[J]
.土壤通报,1991,22(5):211-215.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1
1
高丽华,韩顺英.
日照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5(9):78-80.
1
贺美忠,王桂梅,杨富.
桔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2):9-11.
被引量:8
2
李鹏志,钱晓刚,滕飞龙,孙兵.
水稻1000kg/667m^2的群体密度效应初步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9,29(1):14-16.
3
黄双楠,黄河清,吴友林.
泗优422的高产优势及适宜群体[J]
.江苏农业科学,1997,25(5):10-11.
4
倪瑜娟.
水稻机抛栽培的适宜群体探讨[J]
.中国稻米,1999,5(1):22-24.
5
郑先报,鲍祥胜,孙定红,赵玉和,范友胜,尹玲.
直播早稻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相关、通径及线性回归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3):110-111.
6
黄胜东,李余生,杨娟.
肥料运筹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6,28(7):53-57.
被引量:3
7
杨力,李长亚,姚成勇,唐义军,黄从华,张尊忠.
氮肥用量与运筹比例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效应研究[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23(2):23-26.
被引量:6
8
陈爱忠,潘晓华,吴建富,石庆华,杨上勤.
氮肥运筹对不同生育期晚稻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11,25(1):4-6.
被引量:10
9
崔惠杰.
前茬小麦氮肥不同运筹比例对花生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2(6):72-72.
被引量:1
10
朱江胜,朱启明,季学祥.
不同氮肥运筹对晚播小麦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1):81-82.
被引量:8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