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自然的客观化及其对环境诉求的影响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艺复兴之后,人类将自然从认知的客体转变为控制的对象,导致了自然的客观化和严重的社会后果。与作为认知客体的自然所体现出的多样性不同,自然的客观化更强调同一性。由这种追求客观化而生成的知识越来越脱离普通人的生活体验,
作者 司开玲
出处 《绿叶》 2012年第2期96-103,共8页 Green Leaf
作者简介 司开玲,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讲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贺晓星,李黎.彼得·潘写作:作为教育思想的少儿文学[J].教育学报,2006,2(2):43-54. 被引量:11
  • 2[美]比尔·麦克基本(Bill Mckibben) 著,孙晓春,马树林 译.自然的终结[M].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 3Kay Milton.Interpreting Environmental Policy:A Social Scientific Approach[].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1991
  • 4Little,P. E.Environments and environmentalisms in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Facing a new millennium[].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1999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柄谷行人 赵京华.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M].北京:三联书店,2003..
  • 2莲实重彦.表层批评宣言[M].東京:ちくま書房,1985.
  • 3莲实重彦.反“日语论”[M].贺晓星,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4M.巴赫金.1998,《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 5梅子涵.2002,《双人茶座》,吉林人民出版社.
  • 6P.アリュス.1980,《<子供>の誔生アソシャソレシ-厶期の子供と家族生活》杉山光信,杉山美惠子譯,東京:みすす書房.
  • 7奥田寶.1995,《社会化論再考》,竹内洋,德罔秀雄編,《教育現象の社会学》,世界思想社.
  • 8http://baby. sina. com. cn/edu/2003-03-11/55 6181. shtml.
  • 9J.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M].渠东,李康,李猛,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 10J.巴里.彼得·潘[M].杨静远,顾耕,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