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7-79,共3页
Chinese Rural Economy
同被引文献130
-
1王勇.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新境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5):41-46. 被引量:37
-
2周兆生.流通型农业合作社的交易效率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1999(3):31-36. 被引量:17
-
3孙鹤.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分析与设计[J].中国农村观察,1999(2):24-30. 被引量:4
-
4苑鹏,潘劲.关于合作社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的再认识——以色列合作社运动的反思[J].中国农村观察,1998(5):49-52. 被引量:14
-
5赵万羽,李建龙,齐家国.新疆草业优先发展区域选择及其战略规划[J].中国草地,2004,26(4):72-78. 被引量:6
-
6芮黎明.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途径探索[J].红旗文稿,2004(14):25-28. 被引量:4
-
7苑鹏.加拿大新农业时代催生新一代农民合作社[J].中国合作经济,2004(7):58-59. 被引量:9
-
8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6):63-73. 被引量:298
-
9潘劲.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0(4):46-47. 被引量:14
-
10保罗.黑曾,周连云,王义.美国新一代合作社及其新型业务[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0(12):44-4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21
-
1唐敏.合作社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J].经济管理,2005,31(13):50-52. 被引量:2
-
2杨云,王义伟.合作社制度安排:演进、类型及评价[J].新疆农垦经济,2005(11):54-59.
-
3兰闳,李燕琼.中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2007(10):127-129. 被引量:6
-
4孙静.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立法初探——湖北省武汉市供销合作社调查的理性反思[J].知识经济(康健),2007(12):72-73. 被引量:1
-
5巫肇胜.我国现阶段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7(3):44-48. 被引量:7
-
6侯杰,罗丽英.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分析与组织创新[J].求索,2009(8):73-75. 被引量:11
-
7蒋云龙.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组织特征及绩效[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7-8. 被引量:4
-
8王军.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论坛,2011(5):65-68. 被引量:2
-
9马志雄,张银银,丁士军.农业合作社的何瓦斯分配制起源及其在中国的演化[J].农村经济,2012(4):112-116. 被引量:4
-
10刘灿,韩文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与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基于成都市温江区天乡路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调研[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34(6):64-6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89
-
1赵晓峰,褚庆宜.服务权能与农民合作社综合化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24(1):62-72. 被引量:1
-
2宋婷.浅议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5):101-104. 被引量:1
-
3邢孝兵,徐洁香.完善我国供销合作社企业治理的思路[J].财贸研究,2004,15(4):94-98.
-
4张木生.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绩效及问题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05(1):35-38. 被引量:4
-
5傅晨,吕斌.合作社本质探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5(5):37-40. 被引量:4
-
6黄珺,顾海英,朱国玮.基于认知角度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8):28-30. 被引量:13
-
7李岩.论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与经验[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37-39. 被引量:3
-
8孙艳华,刘湘辉.我国农村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探微——基于消费合作社的视角[J].经济前沿,2005(11):35-37.
-
9陈合营,郝小宝.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模式与制度比较分析——以陕西杨凌区蒋寨村奶牛产业为例[J].理论导刊,2005(12):50-52. 被引量:8
-
10杨云,王义伟.合作社制度安排:演进、类型及评价[J].新疆农垦经济,2005(11):54-59.
-
1傅晨.新一代合作社:合作社制度的创新与源泉[J].广东供销,2003(1):32-38.
-
2国鲁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制度创新[J].上海集体经济,2011(3):34-37.
-
3朱小静,唐国华.“新一代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合作社发展的启示[J].求实,2008(11):32-34. 被引量:4
-
4曹利群.资本的引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4):152-156. 被引量:6
-
5韩国明,陈华.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产生及组织优势[J].农产品市场,2012(49):56-56.
-
6郑涛.浅析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J].知识经济,2013(3):75-75. 被引量:2
-
7王栋,曹利群.引入和利用资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8(9):97-100. 被引量:4
-
8韩国明,陈华.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产生及组织优势[J].农村经营管理,2011(11):47-47. 被引量:2
-
9傅晨.“新一代合作社”:合作社制度创新的源泉[J].中国农村经济,2003(6):73-80. 被引量:177
-
10詹尼佛.沃纳,李爱琴.美国新一代合作社与农业的未来发展[J].太平洋学报,2007,15(1):71-8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