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50年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旨在消灭土地私有,建立集体化农业体制的经济运动,更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先导的社会改造工程。由于意识形态的刚性制约,使得这场运动的缘起、过程及最终归宿都显现出关联紧密的、固化的特征。因此,将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运动做分期处理,认为后期错误主要是最高领导人抉择失误的观点就值得商榷。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8-144,共7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变迁视角下当代中国农地制度发展与改革研究"(11ASH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变迁视角下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09YJA840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吴帆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吴毅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
杨蓓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