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北学刊》
2000年第1期91-97,共7页
Hebei Academic Journal
同被引文献52
-
1唐宝林.试论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J].历史研究,1981(6):126-152. 被引量:2
-
2杨奎松.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9(2):71-120. 被引量:41
-
3欧阳军喜.论学衡派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3):54-59. 被引量:5
-
4谭双泉.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为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而作[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6):63-69. 被引量:4
-
5申延平.“西化派”文化哲学批判[J].河南社会科学,1998,6(4):16-19. 被引量:1
-
6孙景坛.“五四”批孔献疑[J].南京社会科学,1999(8):46-52. 被引量:10
-
7周明.五四与反传统[J].浙江社会科学,1999(3):129-134. 被引量:2
-
8郑师渠.“古今事无殊,东西迹岂两”──论学衡派的文化观[J].近代史研究,1998(4):57-78. 被引量:7
-
9丁立群.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进化主义的超越─—现代化建设中的中西文化融合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6):61-65. 被引量:8
-
10史远香.陈独秀抗战主张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1998(2):200-213. 被引量:6
-
1潘文娟.关于当代考古学理论几个问题的探讨——由《考古研究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引起的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0):271-272.
-
2桑兵.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本期专栏解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6):72-75. 被引量:3
-
3闫峻.浅析由固原市几起考古发掘引起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5(8):273-273.
-
4葛志毅.小议戊戌前后康、梁的民族观[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2):96-100.
-
5黄丽丽.《国语》的性质与价值——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43-48. 被引量:10
-
6刘龙喜.中国近代以来四次“撞击”及其引起的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1997(9):4-7.
-
7龙晓添.丧礼的服色[J].文史知识,2015(7):29-35. 被引量:1
-
8沈祖安.纪念王国维引起的思考[J].瞭望,1998(17):36-37.
-
9江帆.满族“祈子”习俗的文化背景及其形态[J].民间文学论坛,1995(2):45-51. 被引量:2
-
10杨洪权.一首童谣引起的思考─—娄昭君刍议[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1):3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