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能力的灰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对其抗反射裂缝能力的影响,采用沥青路面分析仪进行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抗反射裂缝疲劳寿命试验,基于灰色理论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级配4.75mm通过率、沥青针入度、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粉油比和空隙率与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疲劳寿命的灰关联度。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能力的影响程度依此为:针入度>4.75mm通过率>粉胶比>空隙率>油石比。
作者
赖用满
王加玲
机构地区
南京市公路建设处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出处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关键词
抗反射裂缝
沥青混合料
灰色理论
灰关联度
分类号
U416.217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作者简介
赖用满(1976-),男,汉族,福建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詹海玲.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综合防治[J]
.公路工程,2008,33(1):122-123.
被引量:15
2
谭忆秋,石昆磊,李丽敏,陈国明,纪伦.
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治反射裂缝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2):241-245.
被引量:42
3
薛忠军,张肖宁,王佳妮,邹桂莲.
土工织物加筋沥青面层抗裂性能评价试验方法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8,25(1):33-37.
被引量:12
4
罗辉,朱宏平.
基于断裂分析的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预测[J]
.中外公路,2007,27(4):49-52.
被引量:11
5
施惠生,任传军,孙家瑛,戴亚英.
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2(2):76-77.
被引量:1
6
张肖宁,邹桂莲,王绍怀.
旧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的抗反射裂缝能力[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8):82-85.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鲁华英,陈小丽,郭彦章,马朝庆,张杨.
纤维沥青混凝土的作用及机理[J]
.中外公路,2004,24(4):143-146.
被引量:33
2
邹桂莲,张肖宁,王绍怀.
应用冲击韧性评价沥青混合料抵抗反射裂缝能力的研究[J]
.公路,2004,49(10):119-122.
被引量:11
3
周志刚,谢军,崔鹏.
加筋沥青混凝土梁式试件的APA弯曲疲劳试验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3):24-27.
被引量:5
4
马庆雷,郑桂兰.
含土工合成材料防裂夹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应力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8):20-22.
被引量:10
5
朱梦良,王民,邱鑫贵.
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21(3):25-31.
被引量:19
6
李淑明,许志鸿,蔡喜棉.
土工织物对复合式路面结构内力影响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2006,19(1):28-31.
被引量:55
7
[1]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8
[1]王铭,杜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防治探讨[Z].南京:江苏省交通厅技术论文汇编,2005.
9
李惠霞,王建.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J]
.煤炭技术,2007,26(9):91-93.
被引量:6
10
JTJ014-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S].,..
共引文献
100
1
李依煌.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3,23(9):148-149.
2
曾靖翔,严二虎,周震宇.
等级公路路段韧性评价方法[J]
.公路交通科技,2023,40(S01):199-206.
3
唐军,曹光伦.
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疲劳寿命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7(4):27-30.
被引量:1
4
王永奇,房彬.
水泥砼路面裂缝的技术分析[J]
.科技风,2009(20).
5
张俊,楚好.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技术及设计决策体系[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9(11):174-179.
被引量:4
6
倪富健,赖用满,沈恒,詹谦.
TLA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3-16.
被引量:56
7
苏新国,倪富健,赖用满.
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试验研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24(2):46-49.
被引量:30
8
王琼,陈刚,李秀平.
土工网格防治道路反射裂缝的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6):83-85.
9
陈拴发,郑木莲,杨斌,王秉纲.
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影响因素[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5(3):25-30.
被引量:39
10
赖用满.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结构设计及防反射裂缝研究[J]
.中国市政工程,2007(3):28-31.
被引量:2
1
刘铁山.
纤维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J]
.中外公路,2006,26(1):143-146.
被引量:7
2
郑南翔,吴传海.
二灰碎石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的灰色理论分析[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5):20-23.
被引量:16
3
孟永平,邓卫,葛亮,张九跃.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改进及其在公交线网评价中的应用[J]
.交通标准化,2004,32(12):84-87.
被引量:11
4
周娟兰,郑木莲,袁海涛,王建亮.
设应力吸收层复合式路面动态响应灰关联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36(12):66-71.
被引量:3
5
饶建成,柳音,曹雪娟.
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灰关联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5):740-742.
被引量:2
6
孙忠义.
用灰关联度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因素[J]
.华东公路,1994(5):40-42.
被引量:2
7
刘亚敏,韩森,陈德.
基于抗滑性能的SMA配合比设计[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4):52-56.
被引量:5
8
陆希萍.
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06(3):116-118.
被引量:2
9
余华.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J]
.山西建筑,2017,43(6):150-151.
被引量:1
10
孙永海,邱颖.
影响交叉口控制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的筛选与权重分析[J]
.交通标准化,2006,34(6):62-65.
被引量:1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