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实际出发抓好高校篮球队的训练与管理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国内外体育运动的发展,在高等学校建立高水平大学生运动队的必要性已越来越明显了。本文就笔者在高校训练大学生篮球队的二十二年实践,谈谈如何从实际出发,抓住“高校”和“业余”这两个特点进行大学生篮球队的选材、训练、比赛及管理,使队员们既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人才,又具备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几点体会。
作者
袁桂生
机构地区
上海工业大学
出处
《体育科研》
1990年第4期20-22,52,共4页
Sport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运动技术水平
高水平大学
从实际出发
防守战术
篮球运动
混合防守
紧逼盯人
区域防守
近投
篮球联赛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2
1
罗普磷.
对制订高校科技发展规划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1(4):46-48.
被引量:2
2
平杰,顾红,柏慧敏,张耘.
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27-30.
被引量:63
3
王惠琴.
发展我国篮球运动的对策研究[J]
.体育科学研究,2001,5(4):43-44.
被引量:10
4
吴谋,田福海.
试论篮球运动三大基本规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25(1):7-12.
被引量:9
5
张建华,杨铁黎.
对美国高校运动队和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对比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9,13(3):21-24.
被引量:1
6
陈京生,徐佩清.
对篮球比赛进攻方法发展趋势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1995,31(2):54-55.
被引量:10
7
陶业涛,刘小莲,刘月晨,周晓杰.
中美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招生体制的比较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6(3):45-46.
被引量:22
8
陈京生,吴鲁平,盛熹.
第25届奥运会篮球进攻方法研究[J]
.体育与科学,1993,14(1):28-31.
被引量:5
9
鲍波·萨马拉斯.充分发挥12名队员上场比赛的作用[J].体育译文,1989,(2).
10
茹永昌 周建华.“少帅”谈兵-访中国女篮主教练李亚光[J].当代体育,1993,(7).
引证文献
3
1
莫连芳.
系统训练对提高高校女子篮球训练成效的数理分析及改进策略[J]
.体育科技,2005,26(3):28-30.
被引量:2
2
李宽.
新疆大学男子篮球队现状分析与发展[J]
.商,2015,0(48):274-274.
3
武国政,杜裕,谢铁兔.
对我国女子篮球运动水平不稳定原因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64-266.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何斌.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
.四川体育科学,2005,24(3):71-73.
被引量:25
2
郑彬.
对第十五届女篮世锦赛竞赛对手的技术数据比较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112-114.
被引量:6
3
马进荣,宫士君.
影响篮球竞赛的信息要素及中国男女篮信息要素状况[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6):99-101.
被引量:1
4
宫士君,马进荣,刘文娟.
竞技篮球制胜原理及我国认识现状的研究[J]
.山东体育科技,2008,30(1):44-46.
被引量:10
5
宫士君,马进荣.
影响篮球竞赛的期望要素及我国男女篮期望要素状况[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4):59-60.
被引量:2
6
周海澜.
运用动量原理分析篮球持球突破技术中的——准备姿势和蹬跨动作[J]
.体育世界,2008(11):18-19.
被引量:2
7
于媛媛.
论身体素质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11):86-87.
被引量:1
8
倪猛,王清海.
山西省高校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发展现状与对策[J]
.搏击(体育论坛),2011,3(8):72-73.
被引量:4
9
马进荣,宫士君,刘文娟.
篮球制胜决策及其在我国的运行状况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68-70.
被引量:2
10
宫士君.
对竞技篮球制胜系统的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597-600.
被引量:13
1
一九九四年大、中学生国内体育竞赛活动计划[J]
.中国学校体育,1994,13(2):53-53.
被引量:1
2
吴衍忠,高延军.
混合防守战术的分析与探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0(4):98-100.
3
孙玲玲.
对河南省高校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J]
.魅力中国,2011(8):197-197.
4
M·菲尔德,杨崇正.
菱形4—1混合防守[J]
.体育科学研究,1985(1):59-60.
5
龙仕君.
出路逼抢[J]
.湖北体育科技,1983,0(2):1-6.
6
荣玉海.
1-3-1混合防守[J]
.中国体育科技,1979,15(14):29-30.
7
В.И.柯洛斯科夫,В.П科里明,王仁周,王维国.
冰球运动员的训练(连载之十一)[J]
.冰雪运动,1990,12(5):34-40.
8
沈放.
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分析[J]
.体育世界,2008(1):68-69.
被引量:1
9
吴从斌.
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技、战术主要特点[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6,4(1):22-25.
10
王洋,陈雪松.
对大学生运动队定向越野与无线电测向综合训练的思考[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11):484-484.
被引量:1
体育科研
199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