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6-38,共3页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同被引文献20
-
1张艳芳,李开宇.中国发展观光农业的资源分析及对策[J].人文地理,1999,14(1):65-67. 被引量:59
-
2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12(5):40-42. 被引量:172
-
3简王华,胡海驰,毕燕.广西旅游资源空间地域整合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4):72-75. 被引量:9
-
4曹颖,孙居文,李敏,唐亮,凌文革.泰山生态旅游资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山东林业科技,2005,35(2):60-62. 被引量:7
-
5张广海,刘佳.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7-20. 被引量:13
-
6杜忠潮.咸阳旅游资源核心竞争力及整合开发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17-21. 被引量:8
-
7梁明珠,张欣欣.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模式探究[J].经济地理,2006,26(2):335-339. 被引量:54
-
8吴伟,郁广健.大旅游理念下的陕西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04X):104-105. 被引量:4
-
9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J].世界农业,1998(1):50-51. 被引量:79
-
10党国印.关于都市农业的若干认识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98(3):62-67. 被引量:45
二级引证文献58
-
1王小利,马礼,张永华,隆荣文.替代农业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94-98. 被引量:13
-
2黄泽颖.湛江琼北热带观光农业城镇化合作机制探讨[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27-30.
-
3颜醒华,李勇泉.农业与旅游业高层次的融合与良性互动[J].软科学,2004,18(4):42-45. 被引量:14
-
4雷亨顺,王俊娜.西南多民族杂居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前景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1-3. 被引量:6
-
5澳大利亚FOXTEL启动基于NDS XTV技术的集成PVR服务[J].中国有线电视,2005(7):703-703.
-
6柯碧南,黄毅斌,陈仁辉,林良美,翁伯琦.龙佳生态农业观光园游客兴趣点的调查报告[J].台湾农业探索,2005(4):29-32. 被引量:1
-
7袁胜军,黄立平,王宁,占锦川.对上海休闲农业旅游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6(1):7-9. 被引量:6
-
8赵小平.地理标识保护与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4):45-48. 被引量:19
-
9向白菊.石柱县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探讨[J].畜牧市场,2006(8):35-36. 被引量:1
-
10王婉飞,王敏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J].经济地理,2006,26(5):854-856. 被引量:66
-
1刘丹丹,刘从九.国内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7-19. 被引量:9
-
2赵德海.我国农村商业网点合理布局的原则[J].商业经济研究,1999(12):29-31. 被引量:2
-
3张杰.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153-4154. 被引量:16
-
4门栋.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61-361. 被引量:5
-
5李文舒.浅谈我国旅游观光农业的前景[J].中国林业企业,2005(5):29-31. 被引量:7
-
6袁明英.泰山旅游资源开发浅议[J].岱宗学刊,1998(3):27-30.
-
7邵正光.黑龙江省服务业合理布局的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J].宏观经济研究,2005(11):59-60.
-
8徐元博.企业电子商务的障碍因素和相关对策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3(7X):295-295. 被引量:2
-
9倪庆萍.拓展农村市场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J].财贸研究,2000,11(1):21-24.
-
10张萍.山西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1(3):53-5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