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高职体育教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高职体育教育仍存在重技术轻锻炼的倾向,致使大部分学生将来体育意识观念不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较差,不能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怎样建立以“强身育人,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中心的新体系至关重要。
作者
胡勇
机构地区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科教文汇》
2006年第2期84-85,共2页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体育
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5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1
高扬.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研究[J]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5(2):34-36.
被引量:14
2
金朝跃,蒋惠珍.
从主体需要改革高职体育课程教学[J]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3):39-41.
被引量:45
3
罗玲红.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29-830.
被引量:68
4
谢静月.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
.体育学刊,2002,9(6):98-99.
被引量:77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王红,王东桥,孙鲁.
论养成锻炼习惯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40-541.
被引量:73
2
邓世忠,刘志云.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以终身体育教育为主[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3(4):109-110.
被引量:9
3
王占春.
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看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J]
.体育学刊,2001,8(6):1-3.
被引量:35
4
刘莉,吕金江.
从终身体育的视角思考体育教学思想[J]
.福建体育科技,2000,19(6):37-39.
被引量:15
5
田海燕.
发挥体育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19(2):77-78.
被引量:11
6
刘文蛟,吴韶光,游松辉.
高校体育目标与终身体育内涵关系之探索[J]
.体育科研,2000,21(2):25-26.
被引量:12
7
袁广锋.
终身体育动机、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J]
.体育学刊,2000,7(3):56-58.
被引量:73
8
王勇.
浅谈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45-46.
被引量:37
9
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10
.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共引文献
195
1
丁小虎.
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
.拳击与格斗,2018,0(9X):8-8.
被引量:1
2
冯春晖.
山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6):74-75.
被引量:1
3
李强,李华.
“结构——定向”教学模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8):67-69.
4
向玮.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的链接与应用[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7):93-94.
5
葛朝启.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
.当代体育科技,2011,1(2).
被引量:2
6
贾秋英.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30(1):134-135.
7
沈军.
高职体育新教学模式研究[J]
.运动,2012(19):97-98.
被引量:2
8
怀亮,高涛,尹康.
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终身健康教育的结合[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9(1):92-93.
9
郭献中,邓淑君,刘花云.
大学体育“三自主”课程模式下的审思[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273-274.
被引量:6
10
王丹.
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之研究[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8(S2):48-4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9
1
崔振宇.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
.科技风,2009(22):43-44.
被引量:4
2
何淑君.
浅谈学生兴趣对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影响[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7(2):107-108.
被引量:4
3
冯萌.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的再审视[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4):88-90.
被引量:35
4
张虹.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5):60-61.
被引量:32
5
张树博.
从终身体育出发改革高职体育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204-204.
被引量:3
6
何爱红,吴玮.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3):53-55.
被引量:16
7
陈平.
略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创新[J]
.内江科技,2009,30(9):44-44.
被引量:8
8
毛秋明.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创新研究[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90-94.
被引量:7
9
余建熹.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6):79-80.
被引量:25
10
潘杰.
由终身体育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2):72-7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胡航,万秋霞.
适度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多维路径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23(S01):105-106.
被引量:2
2
唐金勇.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1):116-116.
被引量:9
3
董红卫,赵粉霞.
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其解决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217-218.
被引量:5
4
卢正磊,关志军,闻世杰.
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
.知识经济,2013(12):144-144.
被引量:9
5
赵婷.
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4):146-146.
被引量:1
6
潘如福.
试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J]
.才智,2014,0(14):87-87.
被引量:1
7
徐皓伦.
试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
.读书文摘(青年版),2015(8):69-70.
8
杜电电.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6):216-2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莫龙萍,黄国喆,王凯.
全素养均衡理念下体育教学未来发展走向[J]
.体育风尚,2023(8):89-91.
被引量:1
2
孟祥坤.
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体育师友,2012,35(3):25-27.
3
韩玮.
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成功,2012(3):15-16.
4
王飞.
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分析[J]
.体育世界,2013(1):112-113.
被引量:2
5
曾健.
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J]
.神州,2013(11):42-43.
6
朱旭丰.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分析[J]
.科技资讯,2013,11(7):200-200.
7
汪聚伟.
大众舞蹈的艺术特色与创作[J]
.大舞台,2013(10):253-254.
8
肖健.
浅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12):353-353.
被引量:1
9
赵希记.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3):123-124.
被引量:7
10
汪聚伟,董斌.
高职院校践行阳光体育运动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4,0(5):91-92.
被引量:3
1
何义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J]
.宁夏教育,2000(9):37-37.
2
刘文华.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对策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02,38(4):58-59.
3
范克全.
发挥体育方法的整体功能实现强身育人[J]
.交通高教研究,1998(1):75-76.
4
仰传兵.
浅谈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z1):102-104.
5
唐照华,李遵.
以纲要为指导,建立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J]
.四川体育科学,1998,17(2):50-51.
6
张旭.
浅析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
.新课程学习(下),2010(12):198-198.
7
谭丽莉.
浅谈健美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4):54-55.
被引量:1
8
张伦厚.
试论高校体育课程新模式及其运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3):73-74.
被引量:6
9
胡勇,范丽琼,胡宗列.
浅谈高职体育教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
.大学时代(B版),2006(6):98-99.
被引量:2
10
肖永红,王军.
对学生体育行为习惯与健康意识的研究[J]
.科教文汇,2009(20):210-210.
科教文汇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