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生产与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关系密切,发展和提高玉米生产能力关系重大。根据高寒山区的玉米生产状况,提出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精细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玉米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保证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
方向前
张爱武
胡会军
段元才
殷春红
机构地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抚松县农业推广总站
桦甸市农业推广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1期95-95,97,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
选种
播种
田间管理
施肥
吉林省
高寒山区
分类号
S513.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48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7
1
王振华,张林.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生产限制因素及对策[J]
.玉米科学,2008,16(5):147-149.
被引量:27
2
尹枝瑞 .旱粮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37-44.
3
方向前,杨粉团,付稀厚,柴寿江,孟祥盟,谭国波,张丽华,赵洪祥,闫伟平,边少锋,李伟堂,于雷,李忠芹,郑军虎,李桂梅,郑在环.
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99-202.
被引量:72
4
潘巨文,宋玉文,于晓丽,等.全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学术研讨会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82-288.
5
方向前,边少锋,孟祥盟,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柴寿江,孙国臣,付稀厚,张凤喜.
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000kg产量构成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6):13-14.
被引量:48
6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杨粉团,李伟堂,孙国臣,付稀厚,张凤喜.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浅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83-185.
被引量:75
7
方向前,曹文明,于世伟,赵洪祥,孟祥盟,张丽华,谭国波,闫伟平,边少锋.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9-120.
被引量:65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许崇香,左淑珍,王红霞.
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现代化农业,2004(9):14-15.
被引量:8
2
饶春富,王友德,田拴才.
春玉米大面积亩产吨粮的产量构成因素浅析[J]
.玉米科学,1993,1(1):13-16.
被引量:19
3
方向前,边少锋,孟祥盟,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柴寿江,孙国臣,付稀厚,张凤喜.
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000kg产量构成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6):13-14.
被引量:48
4
王晓梅,崔坤,宋利润.
不同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性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3-6.
被引量:34
5
郭晓明.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4):39-41.
被引量:15
6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杨粉团,李伟堂,孙国臣,付稀厚,张凤喜.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浅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83-185.
被引量:75
7
王崇桃,李少昆,韩伯棠.
玉米产量潜力实现的限制因素的参与式评估[J]
.中国软科学,2006(7):53-59.
被引量:22
8
焦仁海,孙发明,刘兴二,徐艳荣.
玉米新品种吉单19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7(3):89-90.
被引量:5
9
丁希泉,郑秀梅.农业实用回归设[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88~393
10
丁希泉.农业实用回归设计[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88-393.
共引文献
148
1
陈立军,唐启源.
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J]
.作物研究,2008,22(S1):428-434.
被引量:13
2
方向前,付稀厚.
浅谈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玉米苗期生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壮技术措施的管见[J]
.农业与技术,2006,26(3):78-79.
被引量:8
3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杨粉团,李伟堂,孙国臣,付稀厚,张凤喜.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浅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83-185.
被引量:75
4
方向前,杨粉团,付稀厚,柴寿江,孟祥盟,谭国波,张丽华,赵洪祥,闫伟平,边少锋,李伟堂,于雷,李忠芹,郑军虎,李桂梅,郑在环.
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99-202.
被引量:72
5
陈传永,侯玉虹,李刚,朱平,董志强,赵明.
密植高产条件下玉米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及其产量关系分析[J]
.玉米科学,2008,16(4):77-81.
被引量:10
6
马兴林,王庆祥,钱成明,柯福来,王传海.
不同施氮量玉米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J]
.玉米科学,2008,16(4):158-162.
被引量:24
7
曹国军,刘宁,杜立平,陈世纪,李可,李刚.
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与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6):830-833.
被引量:9
8
贾占国.
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108-108.
被引量:1
9
方向前,张志华,李道红,李敏,于德忠,陈洪海,于雷,刘春光,边少锋.
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平衡施肥效果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28-5428.
被引量:7
10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刘颖,张明怡,韩光,史俊琴,徐军生.
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土壤-作物系统养分收支平衡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9,28(4):678-682.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0
1
吕忠玉.
高寒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01-201.
被引量:3
2
贾六成,贾岩柏.
从高寒山区玉米丰产看科技兴农[J]
.山西科技研讨,1990(4):23-24.
被引量:1
3
苏琪,张述宽,杨耀迥,滕辉升,刘亚利,陈坤.
玉米杂交种“绿玉88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2,29(1):45-46.
被引量:1
4
陈秀彬,孙艳,徐曼丽,杨玉香,郭黎.
特色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6):104-104.
被引量:1
5
汤彬,李宏志,曹钟洋,陈松林,向君民,邹康平,陈志辉.
湘西北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3):52-53.
被引量:8
6
康晓军.
吕梁山区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3(6):121-121.
被引量:1
7
王国平,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赵太存,韩雪芳.
长治地区优质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3):72-72.
被引量:3
8
浦子钢,许建,于运凯,连永利,谭可菲.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玉米新品种筛选及产量建评[J]
.中国种业,2013(8):76-78.
被引量:2
9
陈如民.
高寒山区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农技服务,2015,32(10):71-71.
被引量:6
10
陈兆全.
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6(5):25-2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康晓军.
吕梁山区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3(6):121-121.
被引量:1
2
刘洪亮.
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
.科技致富向导,2013(35):15-15.
被引量:2
3
李金松.
高山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8):160-160.
被引量:2
4
宁登亮,马美秋.
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
.农家参谋,2019,0(16):69-6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李金松.
高山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8):160-160.
被引量:2
2
欧军,李文远,郭华.
高寒山区玉米新品种引种展示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39-40.
被引量:2
3
冯艳春,郑洪兵,杜鹃,姚丽影.
影响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因素[J]
.吉林农业,2016,0(10):55-56.
被引量:2
4
王树峰.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0):179-179.
5
万玉霞.
玉米丰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建议[J]
.乡村科技,2022,13(3):40-42.
被引量:5
6
高琼芬.
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乡村科技,2022,13(8):67-69.
被引量:2
7
陈永珍.
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
.农家科技,2024(6):31-33.
8
任吉梅.
四川省会东山区玉米两膜两段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2016,0(14):20-20.
1
方向前,曹文明,于世伟,赵洪祥,孟祥盟,张丽华,谭国波,闫伟平,边少锋.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9-120.
被引量:65
2
刘少伯,石有龙,葛翔,刘诺.
再论我国大豆战略,如何适应加入WTO的形势[J]
.饲料广角,2002(5):40-43.
3
何部.
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2005(7):31-31.
被引量:1
4
孙涛.
巴州棉花机械化生产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J]
.农民致富之友,2015(14).
5
马新民.
也谈农药的安全使用[J]
.中国农药,2016,12(5):61-63.
6
贾文香,马锐.
烟株摘除底脚叶与防治赤星病关系研究[J]
.烟草科技,1997,30(5):43-44.
被引量:4
7
周喜应.
加强农药监管 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J]
.农药市场信息,2016,0(16):6-9.
被引量:1
8
董丽淑.
夏玉米田间示范报告(配方优选)[J]
.农民致富之友,2013(6):94-94.
9
康晓军.
吕梁山区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3(6):121-121.
被引量:1
10
盛雄雄.
关于农业经营主体类型的分析研究[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13(7):51-52.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