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5
Adva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loa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褐斑,属中医"肝斑"、"黧黑斑"、"蝴蝶斑"、"面尘"等范畴,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特征为色素对称性沉着,呈蝴蝶状,轻者为淡黄色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日晒、妊娠、化妆品使用不当、口服避孕药及抗癫痫药等为本病的主要诱因。黄褐斑病程较长,发展缓慢,
作者
魏千程
祁元刚
燕忠生
张慧渊
闫向勇
丁辉
裴海玲
孟庆常
机构地区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中医科
甘肃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655-1658,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黄褐斑
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口服避孕药
精神因素
现代医学
使用不当
抗癫痫药
分类号
R259.414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3
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150
同被引文献
110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51
参考文献
48
1
闫跃东,王金花.
大黄虫胶囊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9):536-536.
被引量:6
2
祝华.
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火型黄褐斑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0,28(11):108-109.
被引量:11
3
叶正明.
活血七白饮治疗黄褐斑64例报告[J]
.中医药导报,2009,15(9):25-26.
被引量:2
4
王智钧.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施治[J]
.社区医学杂志,2010,8(23):83-84.
被引量:1
5
辛卓萍.
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24例[J]
.甘肃中医,2010,23(4):50-51.
被引量:14
6
张帆,王国书.
耳穴贴压配合面部艾灸推罐治疗黄褐斑68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32-32.
被引量:6
7
李颖,朱明辉.
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154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08,43(7):406-406.
被引量:11
8
范丽丽.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黄褐斑50例[J]
.中医研究,2010,23(8):39-40.
被引量:6
9
徐晶萍,刘长征.
内外合治黄褐斑70例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09,27(5):106-107.
被引量:3
10
李振洁,林春生,李燕红,邓景航,朱慧兰.
补精活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4):540-54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73
1
李朝红,李萍.
活血祛瘀药内服外用治疗黄褐斑68例[J]
.陕西中医,2008,29(2):188-189.
被引量:2
2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被引量:313
3
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被引量:802
4
任晓艳.
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759.
被引量:398
5
卜彤文,张雅兰.
背俞推罐配药敷治疗黄褐斑[J]
.中国针灸,2003,23(12):729-729.
被引量:10
6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适宜诊疗技术杂志,2005,23(1):52-52.
被引量:7
7
唐海谊,何冠邦,周喜林.
美白中药之水及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功效之比较[J]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5):342-343.
被引量:29
8
聂孝敏.
板兰根注射液加自体供血联合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76-577.
被引量:1
9
付丹丹,张毅.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河南中医,2005,25(5):83-86.
被引量:7
10
张海燕,张理平.
复方中药治疗黄褐斑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2005,18(11):60-6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50
1
周敏,汤永强,李臣芳,刘利荣,李化兵.
按时艾灸配合拔罐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10):75-78.
2
崔政,刘跃飞.
医美时代之皮肤整形[J]
.中国医疗美容,2014,4(3):83-84.
被引量:2
3
高分飞,汪全俊,陆萍.
中西医治疗黄褐斑疗效比较[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2):31-32.
4
刘树辉,王展儒,韩冰.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5):706-709.
被引量:5
5
张凤娥,欧阳恒,杨志波.
中医治疗黄褐斑现状及展望[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7):107-108.
被引量:5
6
徐春娟.
围刺法治疗皮肤疾病的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2009,30(2):250-252.
被引量:4
7
李振洁,林春生,李燕红,邓景航,朱慧兰.
补精活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4):540-541.
被引量:2
8
阮江海,宋歌.
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临床研究进展[J]
.环球中医药,2009,2(3):229-231.
被引量:4
9
周黎,周智梁.
择时取穴针刺法的临床应用[J]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65-866.
被引量:3
10
冯健清.
活血四法在皮肤科中的运用[J]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45-104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10
1
王茜茜.
辨证治疗黄褐斑70例体会[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
被引量:5
2
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被引量:802
3
马新平.
挑刺加拔罐治疗面部黄褐斑[J]
.中国针灸,2003,23(12):729-729.
被引量:12
4
卜彤文,张雅兰.
背俞推罐配药敷治疗黄褐斑[J]
.中国针灸,2003,23(12):729-729.
被引量:10
5
张春香,尹鸿萍,王旻.
几种美白活性物质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及细胞毒性[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2):72-75.
被引量:17
6
尚靖,敖秉臣,刘文丽,徐建国.
七种增白中药在体外对酪氨酸酶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1995,30(11):653-655.
被引量:60
7
张理平.
治疗黄褐斑中药研究的思索[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11(4):248-249.
被引量:9
8
李京,惠伯棣,裴凌鹏.
番茄红素—被关注的功能因子[J]
.食品科学,2005,26(8):461-464.
被引量:59
9
胡津丽,傅海扬,蒋彩云.
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31例[J]
.中国针灸,2005,25(10):698-698.
被引量:16
10
杜孝元,刘玮,史飞,张萍.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及其在祛斑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6):740-742.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15
1
李茉兰.
中医药对黄褐斑的治疗[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2):26-27.
2
董子帅,王东海.
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中医美容综合疗法探索[J]
.中国医疗美容,2014,4(1):103-104.
被引量:5
3
姜醒,谷建梅,杨学瑞,苑光军.
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1401-1401.
4
郭军玲,王月喜.
妇科养荣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2013,34(4):438-440.
被引量:4
5
于洪敏,陈景华.
莫诺苷对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黑素合成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8):833-835.
被引量:5
6
周垒.
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4):71-72.
被引量:11
7
蒋浩,顾志坚.
黄褐斑的综合美容疗法43例疗效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22(8):43-44.
8
庞雪滢,董崇山,王玉.
动植物祛黄褐斑制品的人体试食功效评价[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1):79-82.
被引量:1
9
叶俊华,杨观招,解仕海.
糖皮质激素在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影响黑素沉着机制的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4):35-36.
被引量:4
10
毛晓燕,沈胡刚.
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7,26(4):109-11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韩丝银,兰太进,闫强强,林江.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中药治疗黄褐斑内服和外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6):147-151.
被引量:1
2
冯欢.
女性黄褐斑61例临床分析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J]
.中国医疗美容,2014,4(4):104-105.
被引量:3
3
张丹丹,闫雪生.
莫诺苷的药理药效作用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1):95-97.
被引量:17
4
张婷婷,陈力.
中医调经法治疗女性黄褐斑研究进展[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37(5):475-477.
被引量:2
5
曾雪利,朱名宸.
朱名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J]
.湖北中医杂志,2015,37(9):30-31.
6
王丽英,王燕,冯虎,贾庆宇,韩福谦.
滋阴祛斑方对黄褐斑患者性激素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15,37(10):1470-1472.
被引量:6
7
姜幼明,袁芳,刘玥芸.
逍遥散皮肤科临床研究分析[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5):105-107.
被引量:5
8
华敏,夏开莉,游俊.
穴位埋线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6,22(7):65-67.
被引量:5
9
孙红梅,罗蓉,赵敏,叶聪秀.
祛黄褐斑功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8):1214-1216.
被引量:7
10
刘荔枝.
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中医美容综合疗法探索[J]
.中国医疗美容,2016,6(4):78-79.
被引量:1
1
丁喜艳,耿向东,姚红艳,吴淑娴,杨进翔.
微针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16例[J]
.中医研究,2010,23(3):66-67.
被引量:5
2
刘芳,金亚蓓.
自拟消斑针法结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3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3):259-260.
被引量:4
3
上官福来,孙守景,张朝正,刘福祥.
五虫片的制备及抗癫痫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3):183-184.
被引量:2
4
向阳.
抗癫痫方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中成药,1994,16(5):41-42.
被引量:2
5
同心.
有关小青龙汤与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的相互作用的研究[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3(6):369-370.
6
张晨,张虹亚.
黄褐斑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6):886-889.
被引量:10
7
张宁,陈巧云,任燕冬,陈景华,杨智荣.
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08,17(6):940-943.
被引量:6
8
王绪西,杨秀惠,魏婧婧.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概况[J]
.中国民间疗法,2006,14(3):60-62.
9
余小枫,张淑霞,魏武杰,华银双.
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经验[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3):183-183.
被引量:1
10
汪耳迪,张洁.
黄褐斑中西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2):1499-1499.
被引量:4
中国美容医学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