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南高学派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以孔子观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大新文化派的激烈反传统主张激起了南高—东大师生的热烈回应,催生了以"学衡派"为主体的南高学派。其后,南高学派以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为中心,并扩展到南北多校,形成一个广泛而延绵的学术文化网络,造就了现代中国的一个学术社会。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高学派在柳诒徵、吴宓、郭斌龢、张其昀等倡导下,以《学衡》、《国风半月刊》、《大公报文学副刊》和《思想与时代》为阵地,重塑孔子形象,发起"新孔学运动",倡导"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并在60年代台湾复兴孔学,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一支重要派别。20世纪南高学派的演变历程,不仅表明后五四时代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自始至终交织在一起,而且也显示出南高学派的文化民族主义与北大新文化派的激进主义如影随形,成见与心结俱深。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南高学派的民族主义与政治上权威主义经历一个由分到合的复杂过程,显示出现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保守主义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作者 许小青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67,共11页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首都迁移与学术文化的分合"(07CZS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自由关系研究"(07JJD77010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5

  • 1张其昀.《中大六十年纪念》,见《张其昀先生文集》第十七册,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8年“文教类二”,第8710页.
  • 2曹聚仁.《学苑思故》,见《天一阁人物谭》,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280-281页,第216页.
  • 3陈训慈.《组织中国史学会问题》[J].史地学报,1921.
  • 4张其昀.《中华五午年史·自序(一)》,见《张其昀先生文集》第20册,第10837-10838页.
  • 5张其昀.《国立中央大学的学风》,见中国文化大学华风学会编.《张其昀博士的生活与思想》,第441页,第440页.
  • 6柳诒徵.发刊辞[J].国风半月刊,1932,:1-1.
  • 7彭明辉.《现代中国南方学术网络的形成(1911-1945)》[J].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008,(29):51-84.
  • 8郭斌稣.《读儒行》[J].思想与时代,1942,(11).
  • 9张其昀.《复刊词》[J].思想与时代,1947,(41).
  • 10桑兵.《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收入《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北京: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70-102页.

二级参考文献81

共引文献86

同被引文献61

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