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形声字论

On Chinese Phonogr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形声字一开始是在表意字基础上添加明确字义、明确字音、明确材质的提示符号和具有类化的性质的明确器物形状的提示符号以及添加与字所表达的概念相关的提示符号形成的。添加提示符号最终导致形声字大量出现,这可能与人们在添加提示符号时所认识到的概念可以类化有关。经过多次添加提示符号,人们终于悟出一个道理:表达一个概念,我们在心理上既想知其音,又想知其义,只要音、义兼备就行了。于是,形、声相拼的形声字就大量出现。形声字产生的途径有三个,把字的某一个部分改造成为表示字音的部件,使整个字具备表音的成分,这样的字既不是会意字,也不是形声字,是六书中包含不进的字。汉字之所以能够与汉语长期相伴,是形声字出现的结果。 Chinese phonograms are taken shape by adding prompt symbols to associative compounds. By adding prompt sym- bols, people recognize a principle: if we want to express a conception, we need to know its voice and meaning. Thereupon, a large number of ponograms by merging pictorgraphic elements for meaning with pictorgraphic elements for voice come into be- ing. The reason why Chinese characters can get along with Chinese language permanently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emergence of the large number of phonograms.
作者 陆忠发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41,共7页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形声字 会意字 提示符号 phonogram associate compound prompt symbol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陆忠发(1962-),男,安徽合肥人,语言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字、训诂和先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0.
  • 2于省吾.释“■”和“亚■”[J].社会科学战线,1983(1):107-109. 被引量:7
  • 3向光忠.《考文字之孳乳溯形声之滥觞》,载《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文集》,岳麓书社1994年.
  • 4.《礼记·曲礼下》[M].,.第1256页.

共引文献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