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迷你甘薯——“心香”双季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心香"甘薯的品种特性,应用大棚双膜+小拱棚+地膜育苗技术、采用浅平插、提高扦插密度、一次性平衡施肥、地膜全程复盖等技术措施,旨在为推广和大面积种植"心香"甘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作者
刘惠芳
陈方明
周维明
张涵辉
朱和辉
机构地区
浙江省义乌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浙江省义乌市稠城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8期135-136,共2页
基金
义乌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0-2-10)
关键词
甘薯
双季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作者简介
刘惠芳(1962-),女,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电话:0579—89980117;E—mail:Cywnyj_837@163.com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85
参考文献
1
1
季志仙,成灿土,王忠明,华丘林.
迷你甘薯双季双千斤栽培的育苗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10,51(1):92-93.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刘保健,吴列洪.
特色食用型甘薯在宁海县的试种表现[J]
.浙江农业科学,2005,46(6):467-468.
被引量:6
2
张真,徐进,张光进,厉秀月.
施氮量对迷你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07,48(3):306-308.
被引量:15
3
赵文静,陆国权.
桔红心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08,49(1):56-58.
被引量:5
4
孙光兴,蔡文梅.
迷你型甘薯秋季栽培技术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08,49(2):186-188.
被引量:3
5
张富仙,吴列洪,李兵,章心惠,陈润兴.
迷你型甘薯浙薯132的最佳生育期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08,49(5):572-573.
被引量:5
6
毛伟强.
迷你番薯心香的双季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09,50(3):507-508.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2
1
刘惠芳,周维明,陈方明,陈豪安,孙兰.
义乌市甘薯品种比较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1,52(5):1078-1079.
2
刘伟明,吴列宏,沈升法.
早收栽培甘薯品种浙薯132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728-4730.
被引量:5
3
季志仙,吴早贵.
浙江省鲜食甘薯周年供应技术[J]
.中国蔬菜,2014(6):82-84.
被引量:3
4
谢炜,方樟清,程大军,叶伟清.
心香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6):38-38.
被引量:1
5
周慧卿.
迷你甘薯心香双季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6,36(19):105-105.
被引量:2
6
郑守贵,李春红,邓红军,曹鹏,鄢竞哲,刘云发,田先念.
甘薯三峡红心王新品系品比试验效果[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1):2020-2024.
被引量:3
7
周争明,宋晶,谭庆,季志仙,尹国丹,赵立华,祝花,曾庆利,韩明华.
武汉地区迷你型小香薯心香一年两收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8(3):202-203.
被引量:4
8
陆虎华,郝德荣,薛林,石明亮,陈国清,冒宇翔,胡加如,黄小兰,张振良,周广飞.
热带糯玉米种质T2的选育与利用[J]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7):1098-1100.
9
吴巧玉,张廷刚,尹旺,何天久,罗密,胡方礼,周帅,王珞,邓仁菊.
普薯32和山东紫薯在贵州夏秋季的种植表现[J]
.农技服务,2022,39(1):15-16.
10
沈升法,项超,吴列洪,季志仙.
品种和块根大小对春季迷你甘薯食味的影响[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0(4):28-3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2
1
肖国滨,叶川,余喜初,刘小三,黄天宝,郭志明,高其璋,郑伟,张昆,孙惠娟.
甘薯新品种赣薯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17-19.
被引量:5
2
谢一芝,尹晴红,戴起伟,邱瑞镰.
甘薯抗线虫病的遗传育种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4):393-396.
被引量:23
3
王茂勇,王旭芳,李金荣.
脱毒甘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5(3):48-49.
被引量:10
4
盛锦寿.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甘薯的增产效果[J]
.土壤肥料,2005(5):29-31.
被引量:29
5
黄天宝,叶川,余喜初,章彪雄,熊春贵.
红壤丘陵区甘薯品种比较试验[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114-115.
被引量:3
6
姚宝全.
甘薯氮磷钾肥效与适宜用量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7,22(2):136-140.
被引量:26
7
何迎春,陆纪元,蒋宝军,黄巧云,罗品忠,马亚培.
甘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31-131.
被引量:2
8
谢世国,郑绍兴.
鲜食小甘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2008(2):24-25.
被引量:2
9
孙光兴,蔡文梅.
迷你型甘薯秋季栽培技术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08,49(2):186-188.
被引量:3
10
陈爱良,张真,张光进,厉秀月.
双季迷你甘薯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08(5):75-7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刘伟明,吴列宏,沈升法,朱新颖.
甘薯浙紫薯1号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5-26.
被引量:9
2
李雪英,朱海波,刘刚,侯丽娟,丛晓飞.
地膜覆盖对甘薯垄内温度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2(1):121-123.
被引量:43
3
黄天宝,肖国滨,叶川,刘小三,李亚贞,刘芬.
地膜覆盖对赣薯2号外观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44-45.
被引量:5
4
刘伟明,吴列宏,沈升法.
早收栽培甘薯品种浙薯132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728-4730.
被引量:5
5
郑守贵,李春红,邓红军,曹鹏,鄢竞哲,刘云发,田先念.
甘薯三峡红心王新品系品比试验效果[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1):2020-2024.
被引量:3
6
欧阳佰柱.
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J]
.园艺与种苗,2018,38(5):47-49.
7
姚琛杰,卫亮.
金山区“心香”迷你小甘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20(4):89-90.
被引量:1
8
吴巧玉,张廷刚,尹旺,何天久,罗密,胡方礼,周帅,王珞,邓仁菊.
普薯32和山东紫薯在贵州夏秋季的种植表现[J]
.农技服务,2022,39(1):15-16.
9
谢一芝,边小峰,贾赵东,马佩勇,禹阳,张铅,刘帅.
中国鲜食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江苏农业学报,2022,38(6):1694-1701.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
85
1
黄天宝,肖国滨,叶川,刘小三,李亚贞,刘芬.
地膜覆盖对赣薯2号外观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44-45.
被引量:5
2
张维国.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3(1):87-90.
被引量:34
3
胡启国,储凤丽,任伟,杨爱梅.
甘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试验[J]
.山西农业科学,2013,41(6):575-577.
被引量:6
4
梁金平.
地膜覆盖栽培对夏薯‘龙薯24号’增产因素的探讨[J]
.福建农业学报,2013,28(4):324-329.
被引量:6
5
牛力立,赵佐敏,唐虹,冷云星,吴家丽,张领,张鹏.
黔中地区覆膜盖土对马铃薯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1):109-115.
被引量:1
6
付文娥,刘明慧,王钊,樊晓中,豆利娟,高文川.
黄土高原地区春季甘薯地膜栽培技术体系[J]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4):170-172.
7
付文娥,刘明慧,王钊,樊晓中,豆利娟,高文川.
覆膜栽培对甘薯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3,22(7):107-113.
被引量:16
8
杜召海,汪宝卿,解备涛,董顺旭,张海燕,王庆美,张立明.
干旱和农艺措施对甘薯苗期根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1):142-144.
被引量:6
9
丁凡,余金龙,余韩开宗,刘丽芳,唐琼英,邓先志.
高淀粉甘薯品种绵南薯10号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作物杂志,2013(6):110-113.
被引量:6
10
刘伟明,吴列洪,沈升法,朱新颖.
甘薯浙薯70早收栽培下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92-93.
被引量:3
1
栽种迷你甘薯效益高[J]
.农村新技术,2004(8):57-57.
2
迷你甘薯[J]
.致富天地,2003(6):40-40.
3
王健儿,冷明珠,沈小明,罗金顺,季志仙.
优质鲜食型甘薯——“迷你甘薯”[J]
.江西农业科技,2003(5):46-47.
4
吴列洪,李兵,沈升法.
迷你甘薯新品种浙薯6025及其栽培技术[J]
.杂粮作物,2009,29(3):209-210.
被引量:5
5
黄宇红,李朵姣,卞晓波,程林润.
迷你甘薯品种比较试验[J]
.上海农业科技,2014(3):82-82.
6
刘惠芳,骆江英,吴忠良,陈方明,郑金良.
迷你甘薯——心香“3414”肥效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通讯,2012(4):55-56.
7
李民,张改英.
迷你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2005(3):14-15.
8
颜伯霖.
迷你甘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08(6):85-85.
9
冷明珠,曹建明,诸茂龙.
甘薯专用肥在迷你甘薯上用量试验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2005(5):111-112.
被引量:2
10
杨继,陆国权,陆智明.
迷你甘薯研究和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作物杂志,2008(4):9-11.
被引量:3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