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百年文征明研究综述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征明是明代中期吴中地区文艺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诗文书画领域的造诣颇高。文章考察了研究者对文征明的生平事迹、文献整理、仕隐心态、艺术思想、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认为对文征明的研究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对其全面的、综合的研究仍需加强。
作者
刘文英
机构地区
芷江师范学校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96-101,共6页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文征明
研究
综述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文英(1982-),女,湖南怀化人,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育与研究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8
1
徐欢.
文徵明行书轴《内直有感》[J]
.文物世界,2009(1):64-65.
被引量:1
2
朱声敏.
文征明对吴门书派的卓越贡献[J]
.江南论坛,2008(8):59-61.
被引量:3
3
程日同.
论明中叶吴中诗画的融通——形象载体的人文性[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105-109.
被引量:5
4
蔡清德.
文徵明与金陵书家交游考略[J]
.艺术百家,2007,23(5):67-74.
被引量:7
5
刘鹏.
文徵明致仕考略——由王宠行书札《起居贴》引发出的问题探索[J]
.艺术百家,2007,23(4):73-77.
被引量:3
6
张丽敏.
文征明《窗前鸣佩》手卷考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2):65-68.
被引量:2
7
陈丽君.
岂止“说破岳飞冤”——再读文徵明《满江红》[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2):26-28.
被引量:1
8
兰锐.
兼总条贯,揽其精微——略论吴门画派的绘画创作[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1):68-70.
被引量:3
9
李双华.
吴中派与七子派——略论明中叶吴中诗派的文学史意义[J]
.学术论坛,2006,29(7):147-150.
被引量:2
10
张淑娴.
明代文人园林画与明代市隐心态[J]
.中原文物,2006(1):58-61.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72
1
汪渊之.
高启诗与“吴中四才子”诗之比较——兼论明初至明中叶吴中诗风的演变[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5(3):66-70.
被引量:6
2
郑利华.
明代中叶吴中文人集团及其文化特征[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2):99-103.
被引量:8
3
肖燕翼.
有关文徵明辞官的两通书札[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4):45-50.
被引量:7
4
刘九庵.
吴门画家之别号图及鉴别举例[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3):54-61.
被引量:25
5
傅红展.
谈王宠行书书札《起居帖》[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4):33-41.
被引量:4
6
程日同,首作帝.
明朝中叶吴中诗歌与绘画关系的新发展[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6):60-63.
被引量:1
7
程日同.
论明中叶吴中诗画同体的发展及影响[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2):96-101.
被引量:6
8
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A]..空同集:卷六二[M].明万历三十年重刊本[C].,..
9
李梦阳.张生诗序[A]..空同集:卷五一[M].清咸丰三年重刊本[C].,..
10
[1]沈周.沈石田先生诗文集[M].北京同文图书馆,1915年影印本.
共引文献
62
1
何艳君.
诗意山水与理想之境:文徵明“东坡游赤壁”图中“赤壁”的呈现[J]
.中国美学研究,2023(2):75-97.
2
亢学军.
明中期江南士人心态之形成——以何良俊为例[J]
.中国文学研究,2004(4):50-53.
被引量:3
3
周明初,程若旦.
元末明初吴中文学研究综述[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37-42.
被引量:1
4
刘鹏.
文徵明致仕考略——由王宠行书札《起居贴》引发出的问题探索[J]
.艺术百家,2007,23(4):73-77.
被引量:3
5
邓晓东.
百年来唐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2):32-37.
被引量:8
6
蔡清德.
明永乐迁都后至万历时期金陵书法发展的阶段性分析[J]
.艺术百家,2008,24(4):102-113.
被引量:4
7
黄彦伟.
试论祝允明的诗歌功能观[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2):27-31.
8
赵敏.
明代诗风的开启者——十年来高启研究综述[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6(3):92-94.
9
敖运梅.
清初文坛学者、文人的宗法取向——以黄宗羲、吴伟业同题散文为介质[J]
.社会科学家,2011,26(6):34-37.
10
蔡清德.
明代金陵篆书发展与文人篆刻之勃兴辨析——以徐霖等金陵书家及印人为视点[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1(4):18-25.
同被引文献
29
1
胡益民.
张岱的诗画界线论[J]
.文艺理论研究,1998(6):77-79.
被引量:2
2
肖燕翼.
评析董其昌的“画中有诗”[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1):39-46.
被引量:1
3
段炳果.
唐伯虎的遭遇及其对艺术思想的影响[J]
.艺术百家,1989,5(1):73-76.
被引量:2
4
邱美琼.
黄庭坚诗歌在明代的传播[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58-61.
被引量:1
5
马躏非.
明中叶文学思潮对董其昌的影响[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0-124.
被引量:2
6
邓晓东.
百年来唐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2):32-37.
被引量:8
7
李莉.
张岱绘画美学思想研究[J]
.衡水学院学报,2008,10(5):81-84.
被引量:1
8
陈正宏.
图引考——兼辨沈周《云水行窝图》的本事[J]
.新美术,1999,20(4):52-57.
被引量:3
9
邓乔彬,李杰荣.
摹情弥真 动人弥易——论徐渭题画诗的情感表现[J]
.文艺理论研究,2010(6):94-98.
被引量:2
10
张维昭.
徐渭诗画中的牡丹意象[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1(4):78-8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卢宇.
文徵明传世大字行书作品系年初探[J]
.美育,2021(3):72-85.
2
孙冉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征明诗文研究综述[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3):106-108.
被引量:1
3
魏刚,刘璐亚.
新世纪以来国内中晚明诗画关系研究述评——以个案型研究为考察范围[J]
.文化艺术研究,2017,10(2):126-134.
被引量:1
4
陈震.
文徵明《行书水仙诗轴》原貌考[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0,23(2):101-106.
5
卢贞.
文徵明山水画中的植物图像研究[J]
.美术界,2025(7):80-8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施伟萍.
心灵的憩息,精神的家园——文徵明石湖诗解读[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1):18-20.
2
舒波,龙宇翔,徐晶菁,陈阳,周悦.
基于文本叙事的清代成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J]
.南方建筑,2023(7):44-54.
被引量:2
1
胡人朝.
略谈重庆文物考古的新收获[J]
.四川文物,1984(4):14-18.
被引量:2
2
苏发祥.
明代的“中马番族”[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2):47-48.
被引量:6
3
“陇西李氏文化杯”诗文书画大展征稿启事[J]
.丝绸之路,2006(5):80-80.
4
利茵妮.
吴遵路:积谷备灾救黎民[J]
.当代检察官,2015,0(5):55-55.
5
徐秉令,朱赛君.
青山有约[J]
.度假旅游,2006,0(5):62-63.
6
闵永军,许建中.
明初征辟制度与高启之死[J]
.江苏社会科学,2016(3):224-230.
7
作俣昊昌[J]
.广播歌选,2009(4):74-75.
8
管继平.
不朴不华是谓真[J]
.检察风云,2015,0(5):92-93.
9
张君.
晚明文学评论家金圣叹的“才子文化”路[J]
.兰台世界(下旬),2014(4):105-106.
10
徐莘夫.
木渎忆旧[J]
.苏州杂志,2004,0(5):47-48.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