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现状,以南京某应用型本科院校机电学院为例,对如何提高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积极性及组织校内校外科技竞赛的模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总结,从中探索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作者
吴映阳
陶静
田甜
机构地区
金陵科技学院
出处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1年第8期137-137,共1页
Popular Science
关键词
科技竞赛
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机制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简介
吴映阳,1990年生。江苏盐城人,金陵科技学院学生。 陶静.1990年生。江苏盐城人,金陵科技学院学生。 田甜,1984年生,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9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一涛.
大学生竞赛与本科教学相结合培养人才的方法探索[J]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3):77-77.
被引量:21
2
袁国武,赵杨,赵征鹏,杨泽榆.
依托程序设计竞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质量[J]
.计算机教育,2009(15):104-106.
被引量:19
3
任良玉,张吉维.
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为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3):108-113.
被引量:74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1]关于做好2008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8]82号)[Z].2008.
2
[3]杨瑞平.大学生毕业实习不能放养[N].科技日报,2008-12-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16.
4
张泳.
对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管理和组织的实践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7(10S):47-48.
被引量:6
5
朱蓉.
依托程序设计竞赛,探索创新素质教育新模式[J]
.嘉兴学院学报,2007,19(3):117-119.
被引量:11
6
丁激文,张朝辉.
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科竞赛中的作用浅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2):116-117.
被引量:24
7
楼盛华,戴文战,叶秉良.
基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2008(3):109-113.
被引量:52
8
皮德常,吴庆宪.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3):44-45.
被引量:28
9
战弋,孙伟.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及三者协调发展[J]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103-105.
被引量:17
10
杨叔子,张福润.
创新之根在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9(2):9-12.
被引量:183
共引文献
109
1
郭海蓉,麻少莹,杭方学,陆海勤.
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践探讨[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S1):243-244.
被引量:1
2
简实.
从大学生英语竞赛活动看应用型人才培养[J]
.成功,2013(3):140-140.
3
李月军,李娟,李英玉.
融入ACM/ICPC竞赛内容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3):137-140.
被引量:12
4
梁蕊.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探索与体会[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1):122-124.
被引量:19
5
杨威.
依托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2):114-116.
被引量:54
6
李敏,位娜.
本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0(6):108-109.
被引量:1
7
张泳.
程序设计竞赛中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J]
.计算机教育,2010(12):70-72.
被引量:1
8
傅迷,张文昭,唐洁云,王俊辉,许新路.
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理性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2010,19(3):96-99.
被引量:8
9
袁俐,曹红艳,米利古,王远志,李永祥.
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思考与实践[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65-1167.
被引量:11
10
付雄,陈春玲.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1(6):29-31.
被引量:65
同被引文献
16
1
王良春.
“政校合作”——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2007(17):117-118.
被引量:7
2
王晓勇,俞松坤.
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
被引量:167
3
蒋西明,邓明,徐云.
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30-132.
被引量:88
4
周卫江,陈永莉,陈海燕.
关于区域学科竞赛协同发展的思考[J]
.老区建设,2010(6):43-44.
被引量:3
5
张书钦,董跃钧,董智勇.
基于科技竞赛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0(17):14-16.
被引量:35
6
刘允,张雅芳.
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31-33.
被引量:65
7
李伟伟,高庆华.
基于科技竞赛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电力教育,2011(2):171-172.
被引量:38
8
高原.
基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培训模式探索[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3):68-70.
被引量:8
9
林耿.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实践探索[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2):6-7.
被引量:2
10
黄小莹,金劲彪.
提升大学生科技竞赛能力的途径探析——以浙江树人大学多媒体竞赛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3(6):37-3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
1
陈海燕.
绍兴高校科技竞赛联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探索[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35(9):118-120.
2
杨武成,杨晓龙,曹国震.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增强学生工作能力[J]
.价值工程,2016,35(21):240-242.
1
海飒,极地守望者.
科学怪小子之科技竞赛[J]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14,0(3):44-47.
2
李清富,马滢.
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6(9):106-107.
被引量:5
3
胡艳维,张义良.
科技竞赛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研究[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6):103-105.
被引量:12
4
霍苗,马国艳,李忠楠.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
.价值工程,2011,30(18):9-9.
被引量:5
5
赵小贺.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2(4):20-21.
6
于丽琴.
后进生的问题及其转化机制探索[J]
.吉林教育(教研),2007(1):83-83.
7
廖仲毛.
解决大学生就业应重视“三化”[J]
.中关村,2005(1):89-89.
8
佚名.
大学毕业论文该不该取消?[J]
.中国校园文学(青春号),2005,0(17):25-25.
9
王俊一,管黎光.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的思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2):80-81.
被引量:4
10
杨景海.
在机制创新中实现学生自主全面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02(23):30-31.
被引量:3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