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酶活性在评价旱地土壤培肥效果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旱地黑垆土所采取的无机、有机及无机有机结合的十项土壤培肥措施的综合评价分析表明,以土壤转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等五种酶活性测定结果与表征土壤肥力水平的农化性状、有机质数量及质量等十五个因子的评价结果基本吻合。由此证明酶活性可以表征黑垆土土壤肥力,旱地土壤培肥必须坚持有机无机结合的培肥方针。
作者
丁宁平
周广业
机构地区
甘肃平凉地区农科所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69-271,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关键词
土壤
旱地
培肥
酶活性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1
1
黄世伟.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J]土壤通报,1981(04).
同被引文献
37
1
吴可红,庄伊美,李来荣.
红壤柑桔园土壤熟化与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J]
.生态学报,1989,9(2):167-173.
被引量:11
2
廖铁军,黄云.
紫色土脲酶活性与土壤营养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1):72-75.
被引量:17
3
於忠祥,汪维云,沙宗珩,夏菊花.
合肥郊区菜园土土壤酶活性研究[J]
.土壤通报,1996,27(4):179-181.
被引量:32
4
孙国荣,阎秀峰.
盐胁迫对星星草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
.植物研究,1996,16(3):346-350.
被引量:18
5
李双霖,李友钦.
果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1990(1):9-10.
被引量:21
6
郜翻身,崔志祥,樊润威,张三粉.
有机物料对盐碱化土壤的改良作用[J]
.土壤通报,1997,28(1):9-11.
被引量:37
7
吴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96-297.
8
李景信 马义 等.种植星星草改良碱斑地的研究[J].中国草原,1985,(2):53-55.
9
王春裕 丰汝镛 等.东北苏打盐渍土的性质与改良[J].土壤通报,1987,18(2):57-60.
10
何念祖.浙江省几种水稻土的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6,12(1):43-47.
引证文献
2
1
王红,周大迈.
土壤肥力分级的酶活性指标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60-62.
被引量:19
2
岳中辉,金建丽,孙国荣.
不同改良方法对盐碱土壤磷素营养的影响[J]
.植物研究,2004,24(1):49-52.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杨斌,李沪萍,罗康碧.
磷石膏综合利用的现状[J]
.化工科技,2005,13(2):61-65.
被引量:13
2
阮北,刘鹏.
结晶动力学研究进展[J]
.河北化工,2006,29(8):13-16.
被引量:7
3
杨芳,肖泽仪,郭晓冰,徐瑶,邹庆,蒋亮,丁文武.
镍盐结晶工艺研究现状[J]
.江西有色金属,2008,22(1):32-35.
4
杨招弟,蔡立群,张仁陟,李爱宗.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8,39(3):514-517.
被引量:68
5
李美茹,李世奇.
黄瓜大棚土壤肥力与土壤酶活性关系初探[J]
.北方园艺,2008(9):66-68.
被引量:3
6
焦利卫,齐树亭,吕玉珊,潘腾飞,李军冲.
盐化潮土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20-17622.
被引量:7
7
刘杰,王大蔚,孙彬,高亚冰,张红骥,裴占江.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大豆根际酶活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0,29(3):546-548.
被引量:4
8
万邦江,胡武洪.
磷石膏预处理及综合利用[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5):5-7.
被引量:11
9
尹玉磊,李爱民,毛燎原.
糠醛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2011,31(11):22-24.
被引量:32
10
王淑彬,杜传莉,黄国勤,赵其国.
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棉田土壤肥力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1687-1692.
被引量:8
1
徐庭梅.
秸秆还田的培肥效果及技术要点[J]
.天津农业科学,1992(3):21-22.
被引量:2
2
王兆荣,刘永利,侯中田,徐文平.
黑土培肥效果的定位研究 Ⅰ土壤有机质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变化[J]
.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3):215-219.
被引量:4
3
张松阳,吴汉明.
不同治理措施的土壤培肥效果[J]
.福建水土保持,1993(1):29-31.
4
王兆荣,杨爱民,王宏燕,孙聪妹,侯中田,种传立,徐文平.
黑土培肥效果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3(4):15-19.
5
孙宏德,李军,尚惠贤,朱平,刘淑环,安卫红,吴广礼.
玉米连作黑土培肥效果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J]
.玉米科学,1993,1(1):53-56.
被引量:9
6
杨金娟,马琨.
不同培肥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资,2014(16):22-22.
7
彭沸海,张英.
栽种冬大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土壤肥料,2002(2):45-45.
8
蒋维新,周广业.
作物秸秆对黑垆土的培肥效果[J]
.甘肃农业科技,1994,25(4):25-26.
被引量:4
9
彭科林,唐瑞宝,杨光立.
不同有机肥对红黄泥水稻土的培肥效果[J]
.湖南农业科学,1989(2):26-28.
被引量:1
10
廖超林,黄渤,张鹏博,盛浩,于庆涛,邹凯,张杨珠.
不同有机肥对土地整理后烟田的培肥效果[J]
.土壤通报,2015,46(6):1466-1471.
被引量:11
土壤通报
199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