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公民意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先导作用,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驱动力。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力量,对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实践载体。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有利于加强公民的环境意识,有利于促进公民的责任意识。
出处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Scientific Socialism
基金 2010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0B026)成果
作者简介 康宗基,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庄锡福,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厦门36102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列宁全集》第33卷[M].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6-427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 3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9页.
  • 4康宗基.政治文明视阈下中国民间组织的政治参与[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78-82. 被引量:3
  • 5肖海军.论法治意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3):92-96. 被引量:36
  • 6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2003年3月版,第147页.
  • 7王械(编).《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5页.
  • 8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109页.
  • 9中华环保联合会.《2008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报告》,http://www.acef.com.cn/html/xwdt/1736.html,2010年8月9日.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二级参考文献12

  • 1董璠舆.中日韩的法律意识调查及其比较研究举例[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4):1-6. 被引量:7
  • 2蒋先福.法治战略与民族法治精神的培育[J].求索,1997(6):46-50. 被引量:21
  • 3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18(6):3-12. 被引量:203
  • 4李元书.政治文明的涵义[N].学习时报,2002-10-21.
  • 5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9.
  • 6顾昕.以社会制约权利--托克维尔·达尔的理论与公民社会[M]//刘军宁.公共论丛(第1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164.
  • 7亚历西斯·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17.
  • 8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 9丽莎·乔丹,彼得·范·图埃尔.非政府组织问责:政治、原则与创新[M].康晓光,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7.
  • 10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69.

同被引文献3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