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淮北花鼓戏因其艺术特色而曾有辉煌的历史,曾被美国艺术家赞誉为"中国的民间芭蕾"。但当下的时代境遇却是岌岌可危,有曲终人散之忧。虽然淮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理论研究的滞后却制约了淮北花鼓戏保护政策和实践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淮北花鼓戏必须重视对其"精神内核",即所蕴含的民族特点、文化价值与精神理念的关注。保护"人"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因素,因此必须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始终。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26-128,共3页
                    
                
                    The New Voice of Yue-Fu(Journal of the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北花鼓戏剧目研究"(2010sk432)
            
    
    
    
                作者简介
林琳(1976~)女,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