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中国传统设计中的伦理观念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与现代设计伦理主要关注"生态"、"绿色"、"人性化"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中国传统设计中的伦理观念更多地表现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尊卑关系,这是由中国独特的伦理文化所限定的。无论在中国古代的建筑、服饰还是器物的设计中,强调等级序列、明确尊卑关系的观念均极为强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人对玉器情有独钟,并赋予其独特的伦理内涵。而西汉的"长信宫灯"所体现的伦理学内涵则与我们目前所信奉的设计伦理观完全契合。
作者
郑轶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1年第3期31-34,共4页
Designs
关键词
传统设计
伦理观念
中国
伦理内涵
“人性化”
设计伦理
“绿色”
伦理文化
分类号
J524 [艺术—艺术设计]
作者简介
郑轶,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1
陶涛,李季璇,申巍,詹莹莹.
中国伦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万俊人教授访谈录[J]
.伦理学研究,2010(3):1-10.
被引量:4
2
尧新瑜.
“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J]
.伦理学研究,2006(4):21-25.
被引量:79
3
晁福林.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5(04).
4
诸葛铠.
中国古代服饰象征概说[J]
.民族艺术,2003(2):67-75.
被引量:18
5
[(战国)荀况著],耿芸.荀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
刘安等 编著,高诱.淮南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7
(清)王筠.说文解字句读[M]中华书局,1988.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梁燕城,万俊人,唐文明.
后现代状况下的伦理学志向与文化更新——梁燕城、万俊人对话录[J]
.开放时代,2000(9):75-81.
被引量:7
2
巴新生.
试论先秦“德”的起源与流变[J]
.中国史研究,1997(3):31-42.
被引量:55
共引文献
98
1
于晓宇,刘小敏,蔡莉,陶奕达.
创业伦理研究综述与展望[J]
.管理评论,2022,34(12):97-108.
被引量:4
2
钱晓敏.
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70年(1949—2019):历程、成就与展望[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0(2):109-121.
被引量:2
3
张琼.
王安石“养之有道”教育伦理探析[J]
.教育伦理研究,2020(1).
4
孙希,谭祖卫.
私募股权投资人文风险研究[J]
.经济管理文摘,2019(13):141-142.
5
汪曙华.
论当前我国出版伦理的失范与规范[J]
.东南传播,2013(8):35-37.
被引量:4
6
李杨,许诺.
德性、德性伦理和德性精神刍议[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S2):22-26.
7
刘林鹰.
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之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5):77-78.
被引量:2
8
史素昭.
以衣现礼:《史记》服饰描写的文化观照[J]
.求索,2014(10):166-170.
9
杨蕾.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符号与象征[J]
.装饰,2005(10):27-28.
被引量:8
10
尧新瑜.
复杂性范式中的道德三重关系[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27-3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9
1
刘明武.
道与器的分离——试论老子、孔子从《易》理上的后退[J]
.中国文化研究,2000(4):20-26.
被引量:2
2
陈建林.
中国古代建筑室内设计特征探讨[J]
.浙江工艺美术,2001(4):39-44.
被引量:2
3
格里戈连科.形形色色的巫术[M].吴兴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4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
杨国强.儒学,士人与近代中国[N].解放日报,2015-02—22—14.
6
刘余莉.中华传统伦理与当代道德建设.(201103—08)[2015-02—12].[EB/OL].http://wenkubaidu.com/1ink?url=k60JvaDkulSISNeDiy5k2N5jwC0X5ZPT2bOF9J02FeK5WJDsgUlOGypExYtUifvrCok23Cl—lHhZwJdhw3HvehnJ4UXMuOWelQ8JDyhAq.
7
阿尔伯特.中国思想史[M].史怀哲,常暄,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1.
8
倪德卫.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M].周炽成,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0.
9
李越.人类学巫术观的评析——以文化功能看待中国巫术.(2014—03—06)[2015—02—20].[EB/OL].http://www.cssn.cn/shx/shxrlx/201403/t201403061021289.shtml.
10
齐卫平.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文汇报.(2014—07—09)[2015—02—27].[EB/OL].http://whb.news365.COffi.cn/sp一2881/201407/t20140709i150366.html.
引证文献
3
1
熊承霞,杨涛.
传统设计形态中的良善表征与道德意义——基于传统伦理之视角[J]
.设计艺术研究,2015,5(3):13-19.
被引量:7
2
钱海月.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制的影响[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4):28-31.
被引量:3
3
赵洋.
浅析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思想中的设计伦理观[J]
.明日风尚,2017,0(7):101-10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熊承霞.
传统营造叙事伦理之活化与新生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2016(6):108-113.
被引量:7
2
熊承霞.
玉琮的营造隐喻:从营“方台”到筑“圆丘”[J]
.河北学刊,2016,36(6):193-197.
被引量:4
3
熊承霞,谭小雯,章丹音.
文化原型与包装形态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2017,38(4):74-78.
被引量:2
4
熊承霞.
“寻根”视野的传统造物设计价值研究[J]
.创意与设计,2015,0(6):72-76.
被引量:5
5
周韦.
浅谈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
.建筑与装饰,2019,0(4):22-22.
6
陈旸.
从思乐亭空间营造看建水文庙建筑与装饰文化蕴涵[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112-115.
被引量:1
7
孟颂平.
热带海岛地区的学校建筑设计[J]
.新材料·新装饰,2021,3(17):51-52.
8
汪笑楠,徐征.
楚漆器造物艺术当代设计转化策略研究[J]
.包装工程,2021,42(24):292-298.
被引量:7
9
汪笑楠,耿雨桐.
汉代海昏侯墓出土器具装饰艺术的伦理意蕴研究[J]
.设计艺术研究,2025,15(2):139-143.
10
熊承霞,方智果,章丹音.
文化原型作为设计符号的价值延递[J]
.设计艺术研究,2017,7(3):75-81.
被引量:3
1
刘英男.
浅析中国传统设计中的五行色[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4,0(9):102-103.
2
艳遇中国 和而不同的生活智慧[J]
.市场瞭望,2014,0(12):117-118.
3
张晓玮.
我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优劣分析[J]
.艺术教育,2013(9):165-165.
被引量:2
4
赵晓莹.
浅析儒道墨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4):113-113.
被引量:1
5
Stacey Duff.
“新视域”——刘庆和作品的表达与气氛[J]
.东方艺术,2010(10):12-49.
6
丁韬.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设计中的边缘化问题[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2):27-30.
7
贾晓毓.
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设计之美——文化精神对设计之美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9):138-139.
被引量:1
8
吴嘉祺.
“以和为贵”——浅议儒家与道家关于“和”的思维对中国古代设计的影响[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6):88-91.
9
吴莹.
中国传统设计的有机性特征[J]
.美与时代(城市),2012(12):36-37.
10
徐丹.
论庄子的美学思想对家具设计的启示[J]
.美苑,2014(3):93-95.
被引量:1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