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隔网对抗性项群共性规律在排球技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排球运动是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的集体项目.它和隔网对抗性项群的其它各子项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隔网对抗性项群在运动特点、得失分、技术、体能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找到这些方面的共性规律,并应用于排球运动之中,旨在促进排球运动技能的学习。
作者
李之鹏
丁伟
杨树林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山西体育科技》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Shanxi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隔网对抗性项群
共性规律
排球技能
分类号
G842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8
1
尹江勇.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训练学比较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1):24-26.
被引量:2
2
胡亦海,武传钟,高平.
对抗项群亚类项目竞技能力要素特征的比较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06-110.
被引量:6
3
郑学勤.
浅析隔网对抗性项群各子项的共性规律[J]
.琼州学院学报,2008,15(3):148-149.
被引量:2
4
刘建和,杨成波.
隔网对抗类项群(乒、羽、网、排)技术和打法演进过程的初步考察[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13(9):31-32.
被引量:1
5
姚梅林.
学习迁移研究的新进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99-104.
被引量:24
6
朱永亮.运动技能迁移在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中的体育教学实证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2009.
7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排球运动[M].
8
麻雪田等著,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周明华.
排球运动竞赛规则改革思路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5):94-95.
被引量:6
2
刘艳锋.
利用肯德尔和谐系数检验测量结果的可信度[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2):95-96.
被引量:18
3
程勇民,许伟民.
竞技能力、竞技能力结构及其项群划分——传统训练学理论的不足与完善[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5):35-37.
被引量:36
4
李鹤洲.
从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看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取向[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1):72-76.
被引量:33
5
祁团结.
我国男子乒乓球、羽毛球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648-650.
被引量:19
6
杜海波,孙有平.
竞技能力基本理论问题思考[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1):73-76.
被引量:5
7
田麦久,刘大庆,熊焰.
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J]
.体育科学,2007,27(7):3-6.
被引量:111
8
全国体育学专业研究生教材.运动训练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9
朱德全,宋乃庆.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88-189.
10
刘凤梅,陈露.
试论影响乒乓球运动竞技能力的因素[J]
.体育世界,2008(4):57-5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0
1
何仁生,叶展,陈小林,赵春莉,叶润楠.
力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迁移教学[J]
.高等理科教育,2006(5):118-121.
被引量:3
2
何先友.
关于学习迁移问题的两点思考[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71-75.
被引量:4
3
李思阳.
基于语言迁移理论的英语教与学研究[J]
.大家,2012(9):183-184.
4
王艳研,冯晓静.
学习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09-112.
5
李美英.
促进正迁移以提高英语学习效能探究[J]
.英语教师,2010,10(2):40-43.
被引量:2
6
安国平.
学习迁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229-230.
7
尹江勇.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训练学比较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1):24-26.
被引量:2
8
杨建营.
对抗类运动项目的分类(按发力方式)及其理论贡献[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5):80-83.
被引量:12
9
永春.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蒙汉”双语教学的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121-124.
被引量:3
10
张克胜.
打破“单科孤立教学”的模式——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物教学,2002(5):3-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郑思敬.
浅析排球二传技术[J]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9(1):54-57.
被引量:3
2
韩传江.
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202-202.
被引量:11
3
李方祥,贺忱.
运动损伤预防与有效处理[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15(1):30-31.
被引量:5
4
刘晓栋,杨记柏.
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与预防[J]
.北方文学(下),2011(4):159-160.
被引量:10
5
赵文娟.
中国国家男子排球运动员训练致伤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8):42-43.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3
1
连迪,刘英杰,吴薇.
第一届全国青运会U19女排运动损伤调查研究[J]
.体育科学研究,2016,20(2):62-65.
被引量:1
2
连迪.
第一届全国青运会U19男排运动损伤调查研究[J]
.福建体育科技,2016,35(5):20-21.
3
郑高翔,吴敏.
近十年高中体育专项化研究评述[J]
.福建体育科技,2016,35(5):51-5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郭佳.
高职法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导入途径探讨[J]
.广东蚕业,2019,53(1):94-94.
被引量:1
2
刘新会.
现代功能训练对少年女排专项基础训练的启示[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3):79-84.
被引量:6
3
黄尧顺.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瓶颈的多维分析[J]
.体育风尚,2019,0(5):100-100.
1
郑学勤.
浅析隔网对抗性项群各子项的共性规律[J]
.琼州学院学报,2008,15(3):148-149.
被引量:2
2
陶磊.
对21世纪铅球训练的新认识[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6):135-136.
3
胡佳丽.
总结分析现代排球的训练方法[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30(10):128-128.
被引量:3
4
孙建顺.
妙用体育游戏促进排球技能的形成[J]
.体育教学,2011,31(5):74-75.
被引量:1
5
许顽.
以老带新,循序渐进——谈中等职业学校排球社团发展和训练方法[J]
.科教文汇,2014(33):123-124.
6
尹江勇.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训练学比较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1):24-26.
被引量:2
7
刘杰.
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排球技能提升方法研究[J]
.电子制作,2014,22(17):190-190.
被引量:1
8
路光,李圣.
传统武术发劲规律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05-107.
被引量:4
9
杜立群,刘淑英.
隔网对抗性项群竞赛规则发展演变的共性特征[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6):128-130.
被引量:3
10
孙永.
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研究[J]
.电子制作,2015,23(2Z).
山西体育科技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