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学离不开想象力,科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一国当前科研能力和制作技能的一种折射。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科幻电影数量(1995─2008),结合对科幻电影史案例的考察,引出对科幻电影的科普功能以及我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几点思考。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seem always connect. To some extent, sci-fi film can reflect one nation’s capac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the production amounts of the sci-fi films of China and US (1995-2008) and a case study on history of sci-fi film, it shows how science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of sci-fi film functions. Furthermore, some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fi film are discussed.
出处
《科普研究》
2011年第1期27-32,57,共7页
Studies 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基金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科学传播普及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2010THZO)的资助
关键词
科幻电影
科普
比较研究
science fiction fil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作者简介
王一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硕士,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与普及、科技政策等.Email:wang-ym10@mails.tsinghua.edu.cn;
黄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影视传播、电影与科技等
曾国屏,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文理学部主任,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科技传播与普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