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科学》
1999年第10期25-27,共3页
World Science
同被引文献232
-
1向平,林益明,彭在清,丁印龙,谭忠奇.厦门园林植物园 1 0种榕属植物叶热值与灰分含量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S1):68-73. 被引量:17
-
2周群英,陈少雄,吴志华,韩斐扬,陈宏,林良柱.巨桉等5种桉树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2):161-166. 被引量:29
-
3韩斐扬,陈少雄,周群英,梁金喜,肖敏.桉树幼龄能源林培育技术研究[J].桉树科技,2009,26(2):26-31. 被引量:7
-
4刘音,张升堂,苏少林.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生物能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36-38. 被引量:5
-
5柏方敏,陈晓萍,何友军,吴惠仙,童方平,雷石生.桉树幼林施肥肥效的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3(3):55-56. 被引量:12
-
6王海涛,李振花,田树勋,何菲.助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镍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4,32(4):475-480. 被引量:19
-
7刘守新,张世润.生物质的快速热解[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3):95-101. 被引量:31
-
8刘长跃.秸秆还田的利与弊[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5):37-38. 被引量:30
-
9王树荣,骆仲泱,谭洪,洪军,董良杰,方梦祥,岑可法.生物质热裂解生物油特性的分析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25(6):1049-1052. 被引量:77
-
10周元满,谢正生,刘新田.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密度效应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4,20(4):39-42.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20
-
1杨巧利,刘一真,张瑞芹.GC-MS分析生物质热解油的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9(3):140-144. 被引量:11
-
2刘圣勇,张飞,刘小二,陈芳芳,杨国峰,白冰.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单锅灶的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101-103. 被引量:6
-
3李美华,俞国胜.生物质燃料成型技术研究现状[J].木材加工机械,2005,16(2):36-40. 被引量:54
-
4蒋建新,陈晓阳.能源林与林木生物转化能源化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6):39-44. 被引量:21
-
5林木森,蒋剑春.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现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40(1):21-26. 被引量:38
-
6毛建华.生物质能转换形式及秸秆气化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6,12(1):5-7. 被引量:14
-
7李天舒,刘荣厚.生物质快速热裂解主要参数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7(11):18-22. 被引量:8
-
8郭瑞超,唐军荣,胥辉,马焕成.木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1):90-94. 被引量:12
-
9郭清杰,王君,陈明强,陈明功.采用双外推法计算稻壳热解活化能[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25(7):28-30. 被引量:5
-
10刘宇,李颖.利用小型流化床的生物质热裂解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8):206-20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18
-
1吴君,何天友,陈凌艳,江登辉,施成坤,荣俊冬,郑郁善,陈礼光.施肥对沿海沙地鼓节竹叶片建成成本及适应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23,38(1):90-98.
-
2杨巧利,刘一真,张瑞芹.GC-MS分析生物质热解油的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9(3):140-144. 被引量:11
-
3马蓁,朱玮,尉芹.木本油料生产生物柴油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6):125-130. 被引量:9
-
4翁伯琦,王义祥,应朝阳,黄毅斌.试论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S1):16-19.
-
5庞利沙,田宜水,侯书林,赵立欣,孟海波.生物质颗粒成型设备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2,34(9):237-241. 被引量:22
-
6巩亭云.热解生物油发酵的研究进展[J].发酵科技通讯,2012,41(4):56-58. 被引量:1
-
7吴泉明,何毓忠.农林生物质燃烧发电烟气脱硫技术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2,9(5):29-30.
-
8隋静坤,王玉珍.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低碳排放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3,37(2):91-93. 被引量:2
-
9陈喜龙,谭跃辉,王义强,严永林.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可再生能源,2005,23(1):41-43. 被引量:19
-
10朱锡锋,郑冀鲁,郭庆祥,朱清时.生物质热解油的性质精制与利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5,7(9):83-88. 被引量:49
-
1胡成春.生物质能综合开发[J].中国科技成果,2002(11):18-19.
-
2什么是生物柴油?[J].太阳能,2007(11):7-7.
-
3人体是一座“能源库”[J].统计与管理,2010(2):33-33.
-
4潇河.生物柴油[J].中国石化,2005(7):19-19.
-
5周善元.21世纪的新能源——生物质能[J].江西能源,2001,17(4):34-37. 被引量:28
-
6张依秋,张芷菡.绝妙的人体“能源库”[J].人生与伴侣(极品),2010(8):57-57.
-
7张鹏.家用太阳能器储存器[J].科技展望(幻想大王),2008(5):35-35.
-
8孟朝红.中国生物柴油取代化石燃料产业发展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33(7):18-19. 被引量:3
-
9米力克·阿吉.太阳能及其利用[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维文版),2008,19(2):58-64.
-
10鲍迪.格兰富的绿色浪潮[J].通用机械,2009(8):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