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99年第9期28-29,共2页
Glob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y Outlook
同被引文献37
1 朱廷珺,孔思源,李宏兵.知识产权保护与金砖国家的创新路径——中、俄、巴的比较研究[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28(1):107-114. 被引量:2
2 董建红.巴西教育及发展[J] .全球教育展望,1995,25(4):74-76. 被引量:6
3 黄一坤,刘钊.印度科技政策的特点与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7):57-58. 被引量:3
4 夏长杰.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5 李春辉等主编.《拉丁美洲史稿》.第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6 新华社.《巴西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初见成效》[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1).
7 《世界知识年鉴(2001~200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12月,第887页,第889页.
8 未来科技:俄印巴西新兴之路[N].经济参考报,2010-06-02(6).
9 JAFFE A.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spillovers of RD:evidence from firm's patent, profits and market valu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5):984-1001.
10 KELLER W. Are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trade-relat- ed? analyzing spillover among randomly matched trade part- ner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8, (42).. 1469- 1481.
二级引证文献9
1 房芹,刘德钦,单小杰.国内外推进产业自主创新经验对云南的启示[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3):17-20. 被引量:2
2 卢立峰,李兆友.巴西技术创新政策演化及启示[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3):261-263. 被引量:7
3 钟惠波.金砖四国国家创新体系政策措施比较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9):80-84. 被引量:4
4 陈喜荣.中国巴西科技合作影响因素及前景[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1):105-110. 被引量:1
5 李玲玲.经济增长放缓的理论述评——兼论中等收入陷阱[J] .工业技术经济,2014,33(7):146-152. 被引量:2
6 张洋,马永钢.金砖四国科研现状与展望——基于SCI论文发表情况[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4):86-90. 被引量:1
7 付中静.从二维视角对比金砖四国科研产出规模以及国际影响力[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8):11-16.
8 阮红伟,姚海棠.金砖国家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8(3):35-43. 被引量:1
9 文江洋洋,周批改.印度科技政策特征、内容和实施效果--基于Nvivo对国内已有研究的内容分析[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21,27(10):60-65.
1 石果.德国调整科技发展政策[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8,13(11):14-15.
2 徐瑞萍,刁生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和条件[J] .南方论刊,2004(7):42-43.
3 樊纲,朱敏.樊纲:未来五年的发展动力[J] .检察风云,2015,0(6):4-5.
4 张金桃.略论当代中国科技发展中的政府职能[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7(3):216-218. 被引量:4
5 刘志迎,何洁芳.区域创新能力与活力研究[J] .中国国情国力,2013(3):35-37. 被引量:1
6 林娟娟,王勋铭.科技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对甘肃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定量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17-17. 被引量:3
7 单玉丽.台湾科技政策演替与现状特征(下)[J] .现代台湾研究,2007(3):54-57.
8 张继军,陈敏,陈钟,周秋瑜.海口市科技投入对策探究[J] .新东方,2009,18(9):21-24.
9 程德理.海峡两岸产业科技政策比较研究[J] .管理观察,2009(14X):185-186.
10 朱青坡.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发展社会变革影响[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33):23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