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批评视野与诗性散文理论建构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的散文研究曾经饱受责难,甚至被一些人看作混乱、保守、无所作为、缺乏现代意识的同义词。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散文研究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其标志是继“大散文”的讨论后,散文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散文的定义、类型以及“真情实感”、“真实与虚构”等概念得到了清理和较为明确的界说;散文的文体问题也开始引起了注意,并在古典文体研究的基础上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作者
陈剑晖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83,共11页
关键词
散文理论
现代批评
诗性
“真情实感”
散文研究
文体研究
“大散文”
90年代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6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1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3
1
陈剑晖.
中国散文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跨越[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138-150.
被引量:20
2
南帆.
文类与散文[J]
.文学评论,1994(4):89-98.
被引量:34
3
喻大翔.
论散文的内涵与类型[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4):1-9.
被引量:4
4
陈剑晖.《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J].中国社会科学,2001,(5).
5
范培松.
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者散文的体式革命[J]
.江苏社会科学,2004(1):181-188.
被引量:6
6
王兆胜.《应当辨证地理解散文文体》[J].文艺争鸣,2004,(2).
7
丁晓原.
文体哲学:散文理论研究深化的可能与期待[J]
.文艺争鸣,2006(2):120-123.
被引量:7
8
王兆胜.
“形不散—神不散—心散”——我的散文观及对当下散文的批评[J]
.南方文坛,2006(4):4-8.
被引量:29
9
陈剑晖.
散文理论的春天何时到来?——对散文核心范畴的一种阐释[J]
.文艺争鸣,2006(2):115-119.
被引量:7
10
刘俐俐.
论建立当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J]
.甘肃社会科学,2002(3):79-8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56
1
周鸿,刘敏慧.
灵魂的领地——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阅读札记[J]
.当代文坛,2001(4):21-23.
被引量:6
2
佘树森.
现代散文理论鸟瞰[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3(5):27-36.
被引量:2
3
罗大冈.
散文与散步——关于散文艺术的几点感想[J]
.文艺研究,1985(1):77-81.
被引量:5
4
吴周文,王菊延.
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发展概观[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2):12-19.
被引量:3
5
秦晋.
新散文现象和散文新观念[J]
.文学评论,1993(1):128-136.
被引量:19
6
喻大翔.
历史与现实:形散神不散[J]
.河北学刊,1988,8(1):93-96.
被引量:6
7
黄浩.
当代中国散文:从中兴走向末路——关于散文命运的思考[J]
.文艺评论,1988(1):73-81.
被引量:31
8
林非.
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J]
.文学评论,1987(3):37-44.
被引量:74
9
加强文艺评论,促进文艺繁荣[J]
.文学评论,1997(2):4-8.
被引量:1
10
邵建.
学术非思想及思想泛学术[J]
.学术月刊,2001,33(10):12-15.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10
1
任慧.
“学者散文”批评谫论[J]
.文艺争鸣,2022(9):41-47.
被引量:3
2
王兆胜.
中国当代散文研究观念的调整与创新[J]
.网络文学评论,2020(2):13-20.
3
江腊生.
在现实与历史的开合中寻找文化密码——论江子散文的文化追求[J]
.华中学术,2021(3):133-139.
被引量:2
4
樊璐.
中国现当代散文之“诗性”——以韩少功《夜行者梦语》为例[J]
.汉字文化,2023(22):157-159.
5
翁丽嘉,袁勇麟.
中国当代散文跨文体写作的问题化进程[J]
.东吴学术,2022(4):64-75.
被引量:2
6
孙景鹏.
现代散文分类论析[J]
.东吴学术,2020,0(1):74-80.
被引量:2
7
赵佃强.
王兆胜散文研究的“辩证法”[J]
.东吴学术,2020,0(1):12-21.
被引量:2
8
王兆胜.
散文文体的张力与魅力[J]
.东吴学术,2020,0(1):5-11.
被引量:5
9
肖艳华,孟君.
中西方诗意电影的内蕴及差异化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23(3):62-69.
10
王兆胜.
熊育群散文的审美世界[J]
.文艺争鸣,2008(4):35-4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6
1
张远山.
从赋比兴到整体象征[J]
.社会科学论坛,2004(7):14-20.
被引量:6
2
马绍玺.
生命深处的疼痛——读阮殿文的散文[J]
.民族文学,2008(4):123-126.
被引量:1
3
段炼.
散文概念的伪命题——评述几部散文研究近著[J]
.中国文学研究,2009(2):33-35.
被引量:1
4
罗望子.
我站在书海的边缘[J]
.时代文学,2002(6):75-79.
被引量:2
5
彭程.
博大的视野 精致的文笔 读怀特散文集[J]
.博览群书,2007(10):110-113.
被引量:3
6
陈力丹.
美学接受理论: 把重心移向读者[J]
.国际新闻界,1997,19(5):55-60.
被引量:31
7
孙玉石.
《野草》与中国现代散文诗[J]
.文学评论,1981(5):48-58.
被引量:5
8
王光明.
散文诗的起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59-65.
被引量:3
9
林非.
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J]
.文学评论,1987(3):37-44.
被引量:74
10
俞元桂,汪文顶.
我国现代散文诗发展轮廓初探[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62-7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李伟.
自然的诗意与情意的真谛——评回族作家阮殿文散文集《像大地一样》[J]
.民族文学研究,2012,30(6):57-62.
2
王爱军.
诗性的诉求:罗望子新乡土叙事小说论[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4):54-59.
被引量:1
3
丁晓原.
“唤回对生活的感受”:彭程散文论[J]
.南方文坛,2016(4):138-142.
4
吴正一.
散文概念的廓清——对散文通行定义的批评[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5(2):52-57.
被引量:2
5
胡余龙.
新时期以来四川散文研究概览[J]
.当代文坛,2019(5):166-171.
6
陈雅蓉.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散文诗品读——以《荷叶·母亲》为例[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12):176-178.
7
张翼.
两岸当代散文诗发展比较论[J]
.海峡人文学刊,2025,5(1):9-19.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爱军,黄慧慧.
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文本细读[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2):32-36.
被引量:1
2
陈亚丽.
“散文”术语古今之“辨”[J]
.青海社会科学,2019,0(3):157-163.
3
张银玲.
回忆世界的建构——论《浮生六记》的电影式回忆叙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6):51-54.
1
周同宾.
烟雨少林寺[J]
.海燕,2003,0(8):57-57.
2
臧小艳,谢飞.
当代散文概念述论[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2):36-37.
3
陈剑晖,李粤芳.
论散文的生命诗性[J]
.长城,2003,0(5):233-240.
4
谢越华,陈剑晖.
诗性散文的可能性与阐释空间[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15-21.
被引量:11
5
刘茉琳.
论叶维廉散文创作[J]
.华文文学,2014(5):125-128.
6
夏小菲.
论沈复《闺房记乐》的诗意化与细节叙事[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10):71-71.
7
叶美芬.
文体的意识形态——对当代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一种研究[J]
.浙江学刊,2007(5):107-112.
被引量:2
8
尹德朝.
赵钧海与石油散文的文学追问[J]
.克拉玛依学刊,2012,2(5):76-79.
9
陈剑晖.
论散文的叙述诗性[J]
.学术研究,2007(12):135-140.
被引量:2
文艺争鸣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