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对干扰的作用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包括人为干扰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经营环节缺失、高利用压力、高暴露风险、气候变化、历史的干扰因素等,并据此提出了森林健康管理对策。
作者
高井胜
机构地区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林业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248-248,252,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森林健康
影响因子
对策
分类号
S76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8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张国庆.生态健康与有害生物管理.中国园艺文摘,2008,(3):40-41.
2
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EB/OL].科学网,[200S-04-30].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11.
3
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EB/OL].(2009-03-13).科学网,http://www.sciene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s?id=220105.
4
张国庆.
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
.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
被引量:187
5
喻理飞,朱守谦,祝小科,谢双喜.
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评价和修复技术[J]
.贵州科学,2002,20(1):7-13.
被引量:112
6
王彦辉,肖文发,张星耀.
森林健康监测与评价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J]
.林业科学,2007,43(7):78-85.
被引量:80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冯宗炜.
中国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防治对策[J]
.中国工程科学,2000,2(9):5-11.
被引量:120
2
梁军,张星耀.
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J]
.林业科学,2005,41(4):168-176.
被引量:49
3
朱守谦,魏鲁明,陈正仁,张从贵.
茂兰喀斯特森林生物量构成初步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1995,19(4):358-367.
被引量:75
4
朱守谦 魏鲁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I)[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1-21.
5
蒋正华.人口、发展与生态健康·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3.
6
王如松.生态健康的科学内涵和系统调理方法·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6.
7
张国庆.生物入侵、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OL].和谐学刊,http://zhguoqin.fangwen.com/xiaoshul.asp?id=10537(2005年3月2日).
8
张国庆.生物管理学[M/OL].和谐学刊,http://zhguoqin.fang-wen.tom/riji/show.asp?id=116134(2006年10月13日).
9
张国庆.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学[M/OL].和谐学刊,http://zh.guoqin.fangwen.com/riji/show.asp?id=116135(2006年10月13日).
10
张国庆.发展学[M/OL].和谐学刊,http://zhguoqin.fangwen.corn/riji/show.asp?id=116137(2006年10月13日).
共引文献
385
1
易兴松,戴全厚,严友进,张吟,何洁,王勇,姚一文.
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撂荒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23,43(3):925-936.
被引量:16
2
关大伟,谢宏艳,常辉.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评价初探[J]
.林业勘查设计,2011(1):49-50.
被引量:1
3
陈树华,唐允森,杨军元,于军.
谈吉林省森林健康与森林可持续发展[J]
.林业勘查设计,2011(2):27-29.
被引量:1
4
LIU Jian-zhong1,GUO Ying1,WANG Liu-ping1,HAN De-jun2 1.Gui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Guiyang 550003,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Guiyang 550004,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Guizhou[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1,2(5):61-64.
被引量:2
5
蔡元才,陈阿丽,毕克德.
树立森林健康理念 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J]
.中国森林病虫,2004,23(4):42-44.
被引量:42
6
梅再美,熊康宁,孙建昌,陈永毕.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J]
.贵州林业科技,2004,32(3):1-7.
被引量:19
7
梅再美,王代懿,熊康宁,兰安军,陈永毕,孙建昌,余金勇.
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技术初步研究——以贵州花江试验示范区查尔岩试验小区为例[J]
.中国岩溶,2004,23(3):253-258.
被引量:51
8
郝云庆,李旭光,何丙辉.
生态恢复过程中华山松林与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比较——以巫溪县红池坝为例[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10(5):591-595.
被引量:12
9
涂成龙,林昌虎,何腾兵,陆晓辉.
黔中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异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6):22-25.
被引量:24
10
蔡丽艳.
可持续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J]
.世界林业研究,2005,18(1):68-72.
被引量:12
1
沈元江.
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7):278-278.
被引量:1
2
马永俊.
浅谈影响森林健康的因子[J]
.科技致富向导,2013(9):349-349.
被引量:1
3
刘月芳,魏国玲,魏国英,乌桂兰,周春梅.
杨树林光肩星天牛数量分布影响因子分析[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12,38(4):60-61.
被引量:1
4
张首军.
油松纯林乔木层碳密度影响因子分析[J]
.山西林业科技,2012,41(3):14-17.
被引量:1
5
娜日娜,李少华,秀梅.
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因子分析[J]
.今日畜牧兽医,2013,29(10):8-9.
6
李冬青.
酸樱桃组培过程中产生玻璃化苗主导影响因子分析[J]
.科学时代,2013(21).
7
俞飞飞,周军永,陆丽娟,孙其宝.
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林副特产,2015(3):7-9.
被引量:4
8
苏同生.
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4):239-239.
9
彭思文.
武汉市官桥湖蓝藻影响因子分析[J]
.水政水资源,2015,0(5):43-44.
10
钟雪斌.
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影响因子分析[J]
.新农村(黑龙江),2016(19):26-27.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