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旅游场域中侗族鼓楼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变迁 被引量: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侗族的鼓楼原本只是南侗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式,但在旅游场域中逐渐成为整个侗族的民族景观。本文试图探讨鼓楼在侗族传统社会中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其在当代的变迁,并指出现时的鼓楼实际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脱离了地方社会文化根基的文化展示景观。
作者 汤芸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4,共6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金项目"旅游场域中侗族鼓楼的意义及其与侗族社会文化的关系"(项目编号:2008RC0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汤芸(1978-)。女,湖南益阳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的象征与展示。四川成都61004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传统的发明[M].顾杭,庞冠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5.
  • 2Smart Hall.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The Open University,1997:1 -3.
  • 3弗雷德里克·巴斯著 高崇译.族群与边界(序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1).
  • 4廖湘君.侗族传统社会过程与社会生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95.
  • 5[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M].王建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6石开忠.侗族鼓楼[M].北京: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95.
  • 7Y.F.Tuan.Space and P/ace,London:Edward Arnold,1977.
  • 8George H. Mead.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4, P. 34.
  • 9《“侗族”的景观--侗族文化展示的诗学与政治》,载于杨正文等著.《边缘社会的文化展示》,27-79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 10http://www.dongren.cn/bbs/,侗人网.

共引文献25

同被引文献239

引证文献18

二级引证文献1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