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中国秸秆资源总量和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秸秆资源短缺、过剩问题的根源,论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作者
肖体琼
何春霞
凌秀军
金诚谦
吴崇友
袁文胜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33,36,共4页
World Agriculture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0032010048)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资源
综合利用
综述
分类号
F323.21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68
同被引文献
611
引证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357
参考文献
10
1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中国主要秸秆资源数量及其区域分布[J]
.农机化研究,2010,32(3):1-7.
被引量:156
2
汪海波,秦元萍,余康.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利用与开发策略[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2):92-93.
被引量:87
3
高春雨,王亚静,李宝玉,毕于运.
我国秸秆资源短缺与过剩问题探讨[J]
.农机化研究,2010,32(4):209-212.
被引量:11
4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81-13184.
被引量:94
5
孙丁贺,杨培权,张允政.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87-11587.
被引量:20
6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梁爱珍,齐晓宁,王洋.
北美保护性耕作及对中国的意义[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2):335-340.
被引量:129
7
Bio-energy's Role In The EU Energy Market-A view of developments until 2020,BTG biomass technology group BV, 2004.4.
8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0-2015年)[R].2009.
9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0-2015年)[R].200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R].2007:24-26.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封莉,刘俊峰,冯晓静,于慧春.
秸秆生物质资源利用途径及相应技术[J]
.农机化研究,2004,26(6):193-195.
被引量:25
2
曹国良,张小曳,王丹,郑方成.
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TSP等污染物清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4):800-804.
被引量:83
3
解爱华,付荣恕.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的影响[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7(3):13-15.
被引量:8
4
叶仁宏,易福华.
焚烧秸秆的危害[J]
.农业装备技术,2006,32(5):55-56.
被引量:7
5
何立明,王文杰,王桥,魏斌,厉青,王昌佐,刘晓曼.
中国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与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2007,23(1):42-50.
被引量:90
6
倪进.
焚烧秸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策[J]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3):73-75.
被引量:20
7
中国农科院<中国种植业区划>编写组.中国种植业区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
8
李周 黄正夫.农业发展与环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1-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52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70,371.
共引文献
468
1
胡怀舟,胡邦友,张绪林,刘忠诚,刘俊延,慈恩.
稻田免耕年限与复耕次数对土壤容重和水稻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10):1-7.
被引量:4
2
刘小玲,向奕洁,陈少平,何云龙.
永定区水稻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测定试验[J]
.基层农技推广,2024(5):50-53.
被引量:1
3
许文强,陈曦,罗格平,蔺卿.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及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展望[J]
.干旱区地理,2011,34(4):614-620.
被引量:40
4
陈晓飞,呼世斌,张婷敏.
微生物菌剂对农业废弃物腐熟进程影响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2,34(4):198-202.
被引量:10
5
李根,张波.
农业废弃物秸秆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4):46-47.
被引量:4
6
宋燕平,徐静,李金才.
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2):267-270.
被引量:4
7
王农,陈学文,赵晓霞,时秀焕,张晓平,梁爱珍,贾淑霞.
基于最小限制水分范围评价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密度的影响[J]
.土壤与作物,2013,2(3):132-137.
被引量:1
8
王爱军,张燕,张小桃.
生物质发电燃料成本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S1):17-20.
被引量:21
9
祝金霞.
秸秆综合利用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2).
被引量:4
10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阮慧芳.
免耕套种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小麦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2):393-396.
被引量:103
同被引文献
611
1
阮同琦,赵祥颖,刘建军.
木聚糖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山东食品发酵,2008(1):42-45.
被引量:25
2
张晓文,赵改宾,杨仁全,王影.
农作物秸秆在循环经济中的综合利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S1):107-109.
被引量:62
3
管小冬.
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浅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S1):104-106.
被引量:40
4
刘玉珠,陈朱蕾,江娟,周永莉.
粪便堆肥化优势菌株初步筛选[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19(3):65-67.
被引量:11
5
陈广银,郑正,邹星星,杨世关,方彩霞,冯景伟.
牛粪与互花米草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的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3):179-183.
被引量:31
6
翟继辉,周慧秋.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20-24.
被引量:21
7
卢彩云,王庆杰,何进,李洪文,Rabi G.Rasaily,乔晓东,李慧.
炭化秸秆覆盖用于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S1):238-243.
被引量:6
8
涂逢祥,王庆一.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
.新型建筑材料,2004,31(7):40-42.
被引量:88
9
吕小荣,努尔夏提.朱马西,吕小莲.
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J]
.现代化农业,2004(9):41-42.
被引量:45
10
洪春来,魏幼璋,黄锦法,王润屹,杨肖娥.
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2003,29(6):627-633.
被引量:128
引证文献
60
1
贺爱.
简析秸秆综合利用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J]
.区域治理,2018,0(10):50-50.
2
王晓军.
浅谈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40(2):84-85.
被引量:5
3
范唯艳.
生态农业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J]
.园艺与种苗,2011,31(2):105-109.
被引量:14
4
魏伟,张绪坤.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5):135-138.
被引量:14
5
吴学建.
太和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207-207.
被引量:1
6
毛玉霞,杨中平.
青贮过程中表层物料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3,35(3):200-204.
被引量:2
7
周育红,花海蓉,乔启成.
中国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体系框架初探[J]
.农学学报,2014,4(2):51-54.
被引量:7
8
曹文平,张雁秋.
稻草碳源释放特性及脱氮特征研究[J]
.节水灌溉,2014(4):39-41.
被引量:4
9
林成先,刘善斌,严良政,刘凤丽.
我国粮食主产区秸秆分区综合利用模式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0):247-248.
被引量:2
10
李珊珊,董海荣,李霞,许亚男.
河北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5(3):6-8.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357
1
刘心吾,张威,马玲玲,吕欣.
耐高温木质纤维素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鉴定及降解工艺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1):118-125.
被引量:15
2
陈忠良,李维.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
.江西农业,2020,0(2):33-33.
被引量:1
3
李强强.
西安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J]
.环境工程,2023,41(S01):335-337.
被引量:1
4
黄光强,何雄杰.
教育观念转变论[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2):134-137.
被引量:6
5
胡茂辉,张海清.
不同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3):61-63.
被引量:9
6
何明.
加快有线电视发展步伐开创乡镇广电事业的新局面[J]
.中国有线电视,2000(10):75-76.
7
柴跃廷,张晓东,沈滴舟,肖黎.
敏捷信息系统开发平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36(4):43-45.
8
杨柳,范成五,秦松.
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5):109-112.
被引量:18
9
朱丽萍.
淮安市桃花坞森林公园存在问题及对策[J]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2):165-166.
10
简相坤,刘石彩.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生物质化学工程,2013,47(2):54-58.
被引量:37
1
付柱平.
春季马铃薯种植与田间管理略谈[J]
.南方农业,2016,10(27):19-20.
2
李春波.
黑龙江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成因及防治[J]
.中国园艺文摘,2015,31(1):165-165.
3
李忠.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J]
.四川农业科技,2002(4):24-24.
4
李忠.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J]
.云南农业,2002(7):14-15.
5
李忠.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J]
.农村实用技术,2002(6):56-56.
6
邵启义,程启,王树友,刘全江.
提高大豆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J]
.大豆通报,1998(2):17-17.
7
美国可持续农作制度的主要技术途径[J]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3):17-17.
8
王乃元,梁康迳,杨仁崔,陈青华.
籼稻不育系对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比较分析[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1,20(3):254-259.
被引量:4
9
高旺盛,梁志杰,催勇.
美国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主要技术途径[J]
.中国农业信息,2004,16(12):16-16.
被引量:2
10
李忠.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J]
.农机具之友,2002(5):30-30.
世界农业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