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021例剖宫产的有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是否合理。方法对2008年12月26日~2009年12月25日1021例剖宫产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放宽,胎儿窘迫、臀位、巨大儿、疤痕子宫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孕期监护,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
崔爱香
机构地区
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7期95-96,共2页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关键词
剖宫产
相关因素
分析
分类号
R719.8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崔爱香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35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6
1
刘朝晖.
剖宫产率和适应症的分析[J]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24(6):322-325.
被引量:145
2
戴钟英.
羊水过少[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0,25(2):116-119.
被引量:10
3
连旭明,徐蕴华.
脐带绕颈的产前超声诊断:附518例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26(3):171-172.
被引量:36
4
BiggsJSG.剖宫产增加[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5,14(4):215-215.
5
刘棣临.中华妇产科专家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228-230.
6
刘棣临.
胎儿窘迫的诊断及防治[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26(3):180-184.
被引量:6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吴白涛,中华妇产科杂志,1989年,24卷,2页
2
李祥芳,中华妇产科杂志,1988年,23卷,205页
3
叶惠方,中华妇产科杂志,1988年,23卷,194页
4
戴钟英,实用妇产科学,1987年
5
康映蕖,中华妇产科杂志,1984年,19卷,增利,25页
6
曹斌融,中华妇产科杂志,1982年,17卷,221页
7
连红洁,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年,20卷,33页
共引文献
235
1
许佩珍.
笑气吸入配合改良截石位对分娩镇痛和缩短产程的临床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6):19-20.
2
迟秀梅,葛洪奎,陈方焘.
剖宫产、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5):12-13.
3
葛锁琴.
剖宫产率增高的有关因素分析[J]
.河北医学,2004,10(12):1130-1131.
4
郑秀芬.
424例孕妇建卡状况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7):106-107.
被引量:2
5
王荣华.
浅谈剖宫产现状[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9):79-81.
被引量:2
6
王中秋.
剖宫产率上升与围产儿病死率关系的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19):46-47.
被引量:4
7
田冬玲,张英.
860例剖宫产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兵团医学,2006(2):68-69.
8
梁丽平.
剖宫产800例临床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S2):49-50.
9
张茂琴.
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分析[J]
.兰州医学院学报,2004,30(2):39-40.
10
金荷照.
剖宫产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5):2023-20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8
1
刘玉洁,曲元,张小松,刘军.
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对母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6):372-375.
被引量:45
2
翟粉丽,王素兰.
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5,6(6):78-80.
被引量:22
3
洪金兰,陈致诚,叶志杰,陈晓丽.
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上升的影响浅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18-3219.
被引量:14
4
李晓琼,王品霞,崔建华(编校).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647-648.
被引量:43
5
王志慧.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与剖宫产[J]
.广州医药,1997,28(3):53-55.
被引量:12
6
李永碧.58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单层缝合随访报告[J].实用妇产科杂志,1986,2(2):121-121.
7
苏应宽 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7-94.
8
黄醒华.剖宫产现状及展望.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5(16):259-260.
9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8-119.
10
刘朝晖.
剖宫产率和适应症的分析[J]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24(6):322-325.
被引量:145
引证文献
8
1
张雪梅.
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单层缝合1178例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58-58.
被引量:2
2
赵宗仙.
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113-114.
被引量:4
3
黄春英.
2114例剖宫产术社会因素分析与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55-56.
被引量:1
4
杨秋生,王丽华.
179例再次剖宫产手术时机选择的回顾分析及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105-105.
5
张桂仙,袁丽玲.
5111例剖宫产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124-125.
被引量:1
6
赵俊芳.
社会因素致剖宫产率增高因素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134-135.
7
任玉虹.
剖宫产子宫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观察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42-42.
被引量:3
8
王秋云,曾庆华.
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肌层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的对比研究[J]
.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0):1344-134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周文英.
2种缝合方式对于首次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临床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2017,30(8):50-51.
被引量:1
2
张爱荣,何莲芝.
安庆市10年间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分析[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32(1):38-40.
被引量:4
3
程兆辉,陶红兵,周俊,张汝柠,舒琴.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分娩方式的构成及其成本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13,32(3):86-88.
被引量:14
4
任玉虹.
剖宫产子宫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观察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42-42.
被引量:3
5
王丽,任雁林,曹慧兰,杨春芳.
张家口市某二级医院2005-2012年孕产妇分娩方式现状调查[J]
.海南医学,2014,25(1):129-130.
被引量:3
6
陈专.
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探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119-121.
被引量:3
7
王钦萍,周宏.
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连续套锁缝合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29-31.
被引量:7
8
邓琼.
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连续套锁缝合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2015,21(26):25-26.
被引量:2
9
贾晓婕,王云霞,李文蕾,葛绍明.
产科医师剖宫产认知态度的调查分析[J]
.河北医药,2015,37(22):3493-3494.
10
吴秋芬,吴越慧,陈丽琴.
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法探讨[J]
.上海预防医学,2016,28(1):70-71.
被引量:5
1
楚晓娟.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554-555.
2
陆金花.
剖宫产率增加原因探讨(附1363例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2003,23(5):35-36.
被引量:2
3
胡慧明.
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J]
.现代医院,2007,7(4):35-36.
4
谢少莲.
1152例剖宫产术指征的临床分析[J]
.华夏医学,2009,22(3):468-470.
被引量:1
5
朱晓云,肖风华,张鹭华.
467例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95-97.
6
聂瑞丽,聂瑞霞.
剖宫产率增高的有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8,6(4):201-202.
被引量:7
7
温百端,景锦华,李淑敏.
剖宫产率增高的有关因素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2):92-93.
被引量:50
8
徐志文,覃建庆,张明.
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2004,33(2):48-49.
9
全玉,何玉兰,胡菊珍.
8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363-364.
10
官春燕.
剖宫产452例因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9):4552-4553.
中国医学创新
2010年 第2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