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楂树之恋》的爱情观解读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就静秋和老三的纯情真爱而言,虽然是悲剧的、残缺的,但又具有浓郁的残缺美。悲剧性的残缺美有其独特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价值。就审美而言,"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
作者
程惠哲
机构地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出处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2,共2页
Arts Criticism
关键词
山楂
爱情观
解读
爱情悲剧
张艺谋
残缺美
真爱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2010年9月22日,张艺谋、张伟平携《山楂树之恋》的主演周冬雨、窦骁作客北京电视台《非常故事汇》时,张伟平的谈话.
2
刘阳.《张艺谋:要培养观众的热情,为电影拼出一个未来》,源自2010年9月16日人民网.
同被引文献
20
1
袁熹.
浅论“文革”对婚姻的政治干预[J]
.妇女研究论丛,1993(4):49-52.
被引量:4
2
张颐武.
第五代与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J]
.当代电影,2005(3):11-15.
被引量:13
3
王志敏.
第五代电影对中国电影的主要贡献[J]
.当代电影,2005(3):24-28.
被引量:8
4
陈墨.张艺谋电影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190.
5
雪莹.赞颂生命崇尚创造——张艺谋谈《红高粱》创作体会[A]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6
黄欣.
唯美的诗意表达--韩国导演许秦豪电影研究[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2):65-68.
被引量:5
7
陈欣.
中西方传统爱情观比较[J]
.文教资料,2010(1):31-32.
被引量:12
8
徐静蕾,张一白,郑洞天,杨远婴,李迅,游飞.
《杜拉拉升职记》[J]
.当代电影,2010(5):22-32.
被引量:9
9
高山.
主流电影新坐标——“电影《唐山大地震》座谈会”综述[J]
.当代电影,2010(9):25-29.
被引量:6
10
张颐武.
关于《唐山大地震》[J]
.电影艺术,2010(5):22-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范志忠,吴鑫丰.
2010年中国电影创作热点与争鸣[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18(2):71-78.
2
刘敏.
感人至深的中西方爱情传奇[J]
.电影文学,2012(4):83-84.
3
李宗刚,李宁.
多元文化元素视阈下的《山楂树之恋》[J]
.创作与评论,2013(6):104-109.
被引量:1
4
韦超.
影片《山楂树之恋》中的爱情元素分析[J]
.电影文学,2014(12):100-10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吴冠聪.
探析商业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审丑现象[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4):109-110.
被引量:1
2
王永宏,王娜.
《山楂树之恋》的多维解读[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11):143-144.
1
木子.
被自己感动——观《山楂树之恋》有感[J]
.新天地,2010(11):44-44.
2
棒果.
初恋来袭[J]
.女性天地,2010(12):36-37.
3
龙贝尔,晓霞.
“最干净的爱情”:山楂树下,情深几许?——《山楂树之恋》背后的故事[J]
.家庭生活指南,2010(7):8-10.
被引量:1
4
崔洪波.
痛,也是一种美丽[J]
.农家女,2008(4):40-40.
5
刘静生.
感情不容诱奸——评《山楂树之恋》[J]
.扬子江(评论),2011(4):85-86.
6
姚晨.
他曾是她的男主角[J]
.视野,2011(14):60-60.
7
王胜东.
追忆真爱[J]
.作文升级,2011(2):8-8.
8
杨东.
张艺谋沉默之下的激情[J]
.环球人物,2011(1):24-25.
9
张嵩.
缺憾[J]
.当代矿工,2004(3):64-64.
10
刘冬梅.
试论日本人的残缺美观[J]
.赤子,2012(6):54-54.
被引量:1
艺术评论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