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诗人气质与史家风范:陆耀东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10年4月27日凌晨1时20分,陆耀东先生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春节前后,就听师母说,陆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老毛病因有新诱因,出现了综合症状,为治疗添了不少困难。还在去年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持的小型讨论会上,就感到陆先生的身体大不如以前,在心里为先生许下深深的祝福。
作者
王本朝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3-189,共7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诗人气质
家风
2010年
武汉大学
春节前
讨论会
文学院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龙泉明.
踏遍青山人未老──陆耀东先生的学术成就与品格评述[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6(1):73-77.
被引量:4
2
陆耀东.
回眸五十年——学术研究答问录[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4):53-58.
被引量:6
3
钱理群,杨庆祥.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80年代的现代文学研究[J]
.上海文化,2009(1):112-127.
被引量:36
4
张中良.
“盖棺,如何论定”——读陆耀东著《徐志摩评传》[J]
.中国图书评论,1989(1):59-62.
被引量:3
5
陆耀东.
关于《丰乳肥臀》论争的我见[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2):232-235.
被引量:3
6
陆耀东.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争议的作家作品评价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1985(6):81-87.
被引量:2
7
霍晓珊,陆耀东.
学术随想答问录[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1):1-4.
被引量:2
8
陆耀东.
回眸与前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入场”与“水磨工夫”[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4):6-9.
被引量:4
9
陆耀东.
四十年代长篇叙事诗初探[J]
.文学评论,1995(6):5-15.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陆耀东.
“五四”新诗与中国古代诗词[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77-80.
被引量:1
2
陆耀东.
鲁迅与“拉普”派——关于几个文艺观点的比较[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7,41(1):76-84.
被引量:3
3
鲁迅.选本[A].鲁迅.集外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5
何国瑞.
评论《丰乳肥臀》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争——答易竹贤、陈国恩教授[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2):231-23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52
1
姚孟泽.
“走向世界文学”:论20世纪80年代世界文学表述中的反身性困境[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2):168-180.
被引量:1
2
何卫青.
叙事时代的抒情[J]
.浙江学刊,2001(1):66-69.
被引量:2
3
王汉林.
40年代叙事长诗的叙事艺术探微[J]
.知识经济(康健),2007(11):176-177.
4
王汉林.
新时期以来的40年代长篇叙事诗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1):61-62.
5
陈国恩.
陆耀东教授的学术道路和治学风格[J]
.文学评论,2009(4):203-207.
被引量:4
6
张松建.
“新诗的再解放”:抗战及40年代新诗理论中的抒情与叙事之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1):1-15.
7
杨庆祥.
“整体观”:建构与反思[J]
.当代作家评论,2010(4):58-63.
被引量:3
8
张伟栋.
李泽厚与八十年代的文化逻辑[J]
.文艺争鸣,2010(9):38-53.
被引量:6
9
陈国恩.
陆耀东先生与他的《中国新诗史(1916—1949)》[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5):178-182.
10
赵黎波.
反思立场和历史视野——“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J]
.当代文坛,2011(1):25-2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江建文.
现代诗歌研究的新开拓——评《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和《中国现代诗歌论》[J]
.文学评论,1987(4):165-168.
被引量:3
2
徐雁.
论“人物评传”[J]
.南京社会科学,1996(12):67-74.
被引量:6
3
仲呈祥,张金尧.
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标准的和谐统一——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若干思考[J]
.文艺研究,2008(10):5-15.
被引量:23
4
陈国恩.
陆耀东教授的学术道路和治学风格[J]
.文学评论,2009(4):203-207.
被引量:4
5
金永兵.
“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作为新时期中国文论命题[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6):28-30.
被引量:2
6
陈卫.
陆耀东先生和他的《中国新诗史》[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12):212-216.
被引量:4
7
张中良.
“盖棺,如何论定”——读陆耀东著《徐志摩评传》[J]
.中国图书评论,1989(1):59-62.
被引量:3
8
叶立文,王崯.
知人论世、以人代史与心史建构——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的传记写作传统与学科建制[J]
.长江学术,2020(3):30-36.
被引量:3
9
李遇春.
是继续“历史化”,还是重建“文学性”——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之争[J]
.当代文坛,2023(3):32-40.
被引量:11
10
钱理群.
谈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三代学人[J]
.文艺争鸣,2023(11):118-12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裴亮.
“传/论”一体与“诗/史”会通——重审陆耀东的“诗人论”写作与传记式批评[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1):154-162.
1
《黄石师院学报》一九八一年总目录[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4):144-147.
2
辛笛,陆耀东,王毅,鲍昌宝,敬文东,刘洁岷,周瓒.
风景[J]
.扬子江(诗刊),2005,0(4):48-49.
3
黄波.
一生都像是在“否定”里生活[J]
.杂文选刊,2005,0(10):52-52.
4
龙泉明.
踏遍青山人未老──陆耀东先生的学术成就与品格评述[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6(1):73-77.
被引量:4
5
吾文泉.
现代派文学的“世纪末”综合症[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1):73-76.
6
吾文泉.
现代派文学的“世纪末”综合症[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63-67.
被引量:1
7
翟兴娥.
“第五届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231-231.
8
林安.
’93曹禺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2):312-314.
9
陈国恩.
陆耀东先生与他的《中国新诗史(1916—1949)》[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5):178-182.
10
熊国华.
现代诗论研究的新成果——读《中国新诗理论研究》[J]
.写作(中),1994,0(2):27-2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