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西夏力士碑座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西夏王朝跨唐宋二时期,西夏陵碑亭遗址出土的11尊石质力士碑座,是西夏文物的杰出代表,从审美角度看,它们具威严和气势,具力量与力度,具神秘感并富于变化。除自身固有特点之外,它们受到唐文化的影响较大。
作者
杨蕤
董红征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7,共4页
Sichuan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西夏
力士碑座
唐文化
艺术风格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15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7
1
余军,郭晓红.
试论西夏雕像石座[J]
.华夏考古,2002(3):83-88.
被引量:6
2
杨蕤.
漫谈西夏文化中的“唐风”[J]
.华夏文化,2007(3):47-49.
被引量:5
3
陈雪华,田军.
乾陵石刻艺术与盛唐社会风气[J]
.艺术教育,2007(11):142-143.
被引量:6
4
陈寅恪.《论韩愈》,载《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0年版.
5
翁佶.
漫谈金刚力士[J]
.佛教文化,1997,0(5):38-38.
被引量:2
6
梁白泉.
中国早期力士造像举隅[J]
.东南文化,1994(1):93-95.
被引量:7
7
李柏华.
佛教造佛中的力士像与天王像[J]
.文博,2000(5):26-31.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钟侃,李志清,李范文.
西夏八号陵发掘简报[J]
.文物,1978(8):60-70.
被引量:33
2
吴峰云,李范文,李志清.
介绍西夏陵区的几件文物[J]
.文物,1978(8):82-84.
被引量:9
3
梁白泉.
中国早期力士造像举隅[J]
.东南文化,1994(1):93-95.
被引量:7
4
毛求学,刘平.
五代后蜀孙汉韶墓[J]
.文物,1991(5):11-26.
被引量:10
5
杨泓.
中国古文物中所见人体造型艺术[J]
.文物,1987(1):54-65.
被引量:10
6
锺大全.
后蜀孟知祥墓与福庆长公主墓志铭[J]
.文物,1982(3):15-20.
被引量:26
7
翁善良.
成都市东郊后蜀张虔钊墓[J]
.文物,1982(3):21-27.
被引量:19
8
李柏华.
佛教造佛中的力士像与天王像[J]
.文博,2000(5):26-31.
被引量:11
9
[俄]孟列夫著,王克孝译.《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9,210页.
10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西夏陵区三号陵园东碑亭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3,.
共引文献
29
1
杨志高,王荣华,芮芳.
2002年西夏学研究概述[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5):41-46.
2
余军,郭晓红.
试论西夏雕像石座[J]
.华夏考古,2002(3):83-88.
被引量:6
3
张国刚.
论“唐宋变革”的时代特征[J]
.江汉论坛,2006(3):89-93.
被引量:22
4
李银霞.
论西夏对周边民族艺术的吸收[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6(2):46-49.
5
张景群,张楠阳,李书山.
唐永泰公主墓区景观规划设计[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2):176-180.
6
王士立.
唐桥陵獬豸石刻造像初探[J]
.大舞台,2010(11):221-222.
被引量:1
7
杨蕤.
西夏故都兴庆府复原的考古学观察[J]
.草原文物,2014(1):125-131.
被引量:3
8
屈波.
模特、米开朗琪罗与力士:徐悲鸿《愚公移山》壮汉图像的生成[J]
.文艺研究,2018(12):132-140.
被引量:8
9
赵生泉.
西夏文书法演变的阶段性[J]
.西夏研究,2014(3):29-37.
被引量:2
10
张超.
试论陕西境内传统艺术形象的“霸气”风格[J]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5(2):64-67.
同被引文献
158
1
尹波涛.
党项拓跋氏族属研究述评[J]
.西北民族论丛,2019(2):308-325.
被引量:2
2
周伟,杨弋.
西夏三号陵出土瓦当及其研究价值探讨[J]
.文教资料,2008(5):72-73.
被引量:3
3
潘静,刘临安.
西夏王陵与北宋皇陵空间结构的比较[J]
.文博,2006(1):68-71.
被引量:9
4
刘菊湘.
西夏人的娱乐生活[J]
.宁夏社会科学,1999(3):88-92.
被引量:5
5
黄展岳.
秦汉陵寝[J]
.文物,1998(4):19-27.
被引量:11
6
雷依群.
论西汉帝陵制度的几个问题[J]
.考古与文物,1998(6):63-65.
被引量:9
7
孙机.
摩羯灯——兼谈与其相关的问题[J]
.文物,1986(12):74-78.
被引量:13
8
若是.
唐恭陵调查纪要[J]
.文物,1985(3):43-45.
被引量:11
9
刘毅.
宋代皇陵制度研究[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1):67-82.
被引量:13
10
祁英涛.
中国古代建筑的脊饰[J]
.文物,1978(3):62-70.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4
1
周泽鸿,于光建.
四十年来西夏丧葬习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西夏研究,2019,0(3):105-115.
被引量:1
2
骆艳,张玉海.
西夏陵的文化归属与定位[J]
.宁夏社会科学,2025(4):184-192.
3
余军.
西夏王陵对唐宋陵寝制度的继承与嬗变——以西夏王陵三号陵园为切入点[J]
.宋史研究论丛,2015(1):515-569.
被引量:7
4
刘和昌.
从西夏力士碑座的艺术风格看西夏人的尚武精神[J]
.休闲,2019,0(4):17-1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曾丽荣.
基于AHP法的西夏陵大遗址旅游发展评价与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J]
.西夏学,2023(2):314-327.
2
孔德翊,马立群.
西夏陵遗产的价值内涵探析[J]
.西夏学,2019(2):152-159.
被引量:1
3
段清波,刘俊艳.
帝国体制下独立陵园制的发展演变[J]
.考古,2019,0(10):86-97.
被引量:5
4
张瑶,齐凯,刘庭风.
论京畿格局中的西夏陵[J]
.西夏研究,2021(3):58-63.
被引量:2
5
张瑶,刘庭风.
“四步法”释读西夏王陵遗址空间格局[J]
.中国文化遗产,2021(6):97-104.
被引量:2
6
陈雪飞.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党项丧葬观念的考古学研究[J]
.西夏研究,2022(4):13-18.
7
常欣,张红英,张宇轩,文少卿.
宁夏闽宁村西夏野利氏家族墓地人骨古DNA研究[J]
.西夏研究,2023(3):77-87.
被引量:1
8
张瑶.
西夏陵在中国古代陵寝规划史中的地位[J]
.宁夏社会科学,2024(6):193-198.
被引量:1
1
啸马.
司马迁与李白的文化之旅[J]
.炎黄纵横,2012(6):43-46.
2
卜凯悦.
2014年西夏文物考古研究综述[J]
.西夏研究,2016(1):122-126.
被引量:1
3
贾嘉.
古人玉器仿古,重在承古新雕[J]
.艺术市场,2009(11):59-61.
被引量:2
4
欧阳琳.
敦煌白画[J]
.敦煌研究,2009(4):33-37.
被引量:6
5
赵恆烈.
历史教学中怎样运用比較和对照的方法[J]
.史学月刊,1958(6):26-30.
6
何居奇.
红陶鸟形器[J]
.文物,1995(12).
7
陈炳应.
西夏与敦煌[J]
.西北民族研究,1991(1):78-90.
被引量:10
8
陈永耘.
宁夏博物馆藏西夏文物[J]
.东方博物,2007(2):84-90.
9
史金波.
西夏文物的民族和宗教特点[J]
.中国历史文物,2005(2):26-40.
被引量:5
10
胡爱玲.
武威出土的西夏文物[J]
.丝绸之路,2001,0(7):61-61.
四川文物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