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中国古代漆膜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漆器的发展历史入手,总结前人在生漆、漆膜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漆膜材质、结构及其劣化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做好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
作者
吴双成
机构地区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0年第3期55-59,共5页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Scientific Research
关键词
漆膜
现状
古代
中国
发展历史
研究成果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分类号
K876.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504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25
1
何豪亮.
中国漆始用于何时[J]
.中国生漆,2000,19(1):18-21.
被引量:11
2
任式楠.《河姆渡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88-191.
3
陈元生,解玉林,卢衡,郑幼明,金鑫荣,何亦华.
史前漆膜的分析鉴定技术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5,7(2):12-20.
被引量:39
4
王世寰.《髹饰录解说》,1998年版.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65.
5
杨钊.
先秦的漆器和漆树[J]
.农业考古,1995(1):216-217.
被引量:1
6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357
7
曹金柱.《中国原始社会末期至战国时期的漆树地理分布》[J].陕西生漆,1979,(3):30-35.
8
曹金柱.《秦至清代漆树地理分布的史料考证(前篇)》[J].中国生漆,1982,(1):38-41.
9
肖育檀.我国漆树的分布中心和可能的起源地[J].中国生漆,1982,1:22-24.
10
林剑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漆的发现和利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余仲元,李勇富,郭明高.
中国生漆的红外光谱研究[J]
.中国生漆,1989,8(3):1-8.
被引量:20
2
金岩章,中国生漆,1985年,4卷,1期,1页
3
王世襄,《Xiu饰录》解说,1983年
4
黄维垣,复杂分子的红外光谱,1975年
5
王宗明,实用红外光谱学(第2版),1990年
6
汪锡安,粘合剂及其应用,1985年
7
甘景镐,生漆的化学,1984年
8
陈顺喜,1992年
9
张广任,木器油漆工艺,1992年
10
林--,实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学,1991年
共引文献
1504
1
戚方明,谢海波.
“从脾治心”理论探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34):71-73.
被引量:7
2
袁广阔.
考古学视野下的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2021(2):123-143.
被引量:23
3
夏如兵,严火其.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中国蚕桑业中心转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2):79-85.
被引量:5
4
于泽泱.
东汉后期“瘟疫—文学”特殊性略论[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57-61.
5
王丹,韩中义.
试论元代陕西行省的畜牧业[J]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20(2):91-103.
6
郭晨阳,乔丽萍.
北魏“雁臣”政策析论[J]
.云冈研究,2021(4):80-87.
7
王文轩.
羌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51-57.
被引量:2
8
曾杰.
葛仙米的分布变迁及利用研究[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2,32(3):90-95.
9
施尔乐.
遮蔽与袒露之间——图像资料中的北朝着装形象探析[J]
.形象史学,2021(2):157-174.
10
马志坤,刘舒,郭昕,黄江博.
植硅体和木炭遗存揭示陕西进步遗址西周时期陶窑燃料利用情况[J]
.西部考古,2021(2):219-228.
同被引文献
25
1
王子尧,王冰,张杨,靳祎庆,杨晖,吴玥.
扬州“妾莫书”墓出土漆耳杯制造工艺研究及扬州汉代漆器“工官”的思考[J]
.江汉考古,2019(S01):68-75.
被引量:4
2
赵喜萍,魏朔南.
中国生漆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6):1-4.
被引量:19
3
张飞龙.
中国古代漆器纹饰艺术衍化研究[J]
.中国生漆,2009,28(1):10-36.
被引量:18
4
方北松,吴顺清.
饱水竹木漆器保护修复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20(S1):122-130.
被引量:27
5
张炜,单伟芳,郭时清.
汉代漆器的剖析[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5,7(2):28-36.
被引量:18
6
赵晓波.
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遗址[J]
.民主,1995,0(8):24-26.
被引量:1
7
卢燕玲,韩鉴卿,张岚,马清林.
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加固材料及修复方法[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3,15(3):31-34.
被引量:27
8
胡继高,胡东波.
出土中国古代漆膜干缩翘曲分析及在修复粘接中问题的讨论[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0,12(2):19-25.
被引量:25
9
马清林,卢燕玲,胡之德,陈兴国,张岚.
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漆器漆皮回软方法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0,12(2):31-35.
被引量:30
10
何旭红,黄朴华,马代忠,何佳,李云辉,龙伟清,凌浩,雷永利,赵晓华,张景尧,师磊,肖静华,张竹青,彭奇策,余长庚,黄永光,张成云,曾德刚,何竞红,刘欣,万坤,易家敏,高铁,谈雪慧,杨慧,张晓英.
湖南望城风篷岭汉墓发掘简报[J]
.文物,2007(12):21-41.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3
1
蒋成光.
饱水平整漆膜保护方法在风篷岭汉墓出土漆器中的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29(5):77-82.
被引量:7
2
付迎春,魏书亚,杨军,管理.
应用热辅助水解甲基化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古代漆器漆膜的分析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30(4):53-59.
被引量:11
3
雷琼,李贝茜,李宁,吴昊,赵颖,张琼.
河南平顶山辛庄一号战国楚墓出土棺木漆膜科学分析[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4,36(5):66-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何秋菊.
漆器文物修复用生漆胶粘剂的性能研究[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2(1):203-210.
2
何秋菊,张雪鸽,许璇.
北方地区出土半饱水漆器的协同保湿方法探讨[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1(1):245-251.
被引量:1
3
何秋菊,李健,许璇,张雪鸽.
北方地区出土半饱水漆木器的环境影响因素与预防性保护措施[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0(1):283-289.
4
何秋菊,许璇,申雨田,王新雅,马平.
几种漆皮回贴用胶粘剂的性能对比研究[J]
.中国生漆,2020,39(1):19-25.
被引量:6
5
何秋菊,张雪鸽,许璇.
出土漆器起翘漆皮回软用多元醇类材料筛选研究[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2):57-63.
被引量:2
6
张潇月,杨弢,吴昊,李梅英,黄鑫,李静,刘晓彬,肖嶙,赵珂.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竹简浸泡液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功能特性[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0,26(6):1418-1425.
被引量:2
7
江勤,马兰,孙红燕,魏宏伟.
一种油画颜料层裂纹的修复技术分析[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1,33(4):109-117.
被引量:2
8
施宇莉,彭峪.
山东青岛土山屯汉墓M162出土漆奁的髹漆工艺及相关问题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34(4):90-96.
9
郝锌颖,张云帆,王鑫,童彤.
南宋“刻花填彩攒犀纹”漆器残片的微损检测及髹漆工艺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3,35(2):116-124.
10
姚娜,王珊,郭宏,胡红东,刘亚昭,魏书亚.
纸质文物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应用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4,36(1):44-53.
被引量:6
1
成绵江.
关于水性聚氨酯涂料相关问题的研究[J]
.环球市场,2016,0(7):34-34.
被引量:3
2
尹继才.
中国古代矿物颜料使用概述[J]
.国外金属矿选矿,1990,27(1):54-55.
被引量:3
3
李华锋.
中国古代妆粉的种类和制作工艺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1):160-162.
被引量:3
4
戴军,胡汉锋.
紫外光固化清漆及其在摩托车涂装上的应用[J]
.广东化工,2000,27(6):26-28.
5
周光龙.
中国古代漆化学探源[J]
.中国生漆,2002,21(2):23-27.
被引量:3
6
董鹏程.
浅谈防晒化妆品配方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230-230.
被引量:1
7
安鸿钧.
铜酞菁纯度的测定方法探讨[J]
.建筑涂料,2004(3):62-65.
8
郭立新.
中国古代髹漆工艺[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3):52-54.
被引量:4
9
周光龙.
中国古代漆化学探源[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0(4):58-60.
10
富村阳.
中国古代的矿物颜料[J]
.科学(中文版),2006(8):28-30.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