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淡和之美——欧阳修中期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欧阳修中期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论方面,其核心审美观念是"淡和"。"淡和"不但在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个性特色的集中体现。这种"淡和"音乐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产物,在传统诸子百家的思想流变中,道家与儒家逐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道家的美学观点"淡"与儒家审美观点的"和"也在传统思想的长河中得到融合,其融合的起始在目前学者的观点中多把周敦颐当成"淡和"的首创者。本人通过对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其中期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淡和"方面,而且,欧阳修在26岁时就明确提出了"淡和"的观念,其时周敦颐在刚满16岁,因此,"淡和"之美的始作俑者应该欧阳修。"淡和"不但是一个音乐审美的概念,而且是一种哲学观,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世界观,一种自然观。由于"淡和"的内涵丰富,因此,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涉及到"淡和"的本质研究,正是历代学者对"淡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因此,"淡和"的内涵意蕴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
作者 任超平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6-83,共8页 The New Voice of Yue-Fu(Journal of the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分类号 J [艺术]
作者简介 任超平(1963-),江苏教百学院南京字前教育分院艺术系副教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3

  • 1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618.
  •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 3王水照、崔铭著.欧阳修传.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 4黄近德著.欧阳修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5陈秀芳.欧阳修词中女性形象情感修辞艺术[M].观锦达文化,2006.
  • 6洪本能醉翁的世界:欧阳修评传[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 7[宋]欧阳修.欧阳修集编年笺注[M].巴蜀书社,2007.
  • 8[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310.
  • 9[宋]欧阳修.新五代史[M].中华书局,2000.
  • 10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70.

二级参考文献64

  • 1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论纲[J].浙江社会科学,1999(4):62-66. 被引量:2
  • 2朱晓慧.人生自是有情痴——从花意象看欧阳修的词学思想[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98-102. 被引量:1
  • 3王灼.碧鸡漫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4李调元.雨村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5王应麟.《玉海》[M].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缩印本,1988..
  • 6[12]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Z].
  • 7[13]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卷四[M].
  • 8[15]李景汉,张世文.定县秧歌选[Z].1933.
  • 9[16]定州县志[M].
  • 10[3]宋元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36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