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社会有序性的需求是夏国家建立的根本原因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夏国家建立的原因,一直是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致力于探寻的重要课题。学者们多从史前的战争和洪水在夏国家建立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或者将西方国家的产生模式与夏国家产生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夏国家建立的内在动力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提出社会有序性的需求是夏国家建立的根本原因。
作者
徐昭峰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4,共6页
Sichuan Cultural Relics
基金
辽宁师范大学辽海历史与旅游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资助
关键词
社会有序性
夏国家
建立
原动力
分类号
K871.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2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601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7
1
袁广阔.
关于孟庄龙山城址毁因的思考[J]
.考古,2000(3):39-44.
被引量:23
2
严志斌,何驽.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2005(3):307-346.
被引量:111
3
赵青春.
新砦期的确认及其意义[J]
.中原文物,2002(1):21-23.
被引量:32
4
王震中.
邦国、王国与帝国:先秦国家形态的演进[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4):28-32.
被引量:62
5
试论华夏与东夷集团文化交流及融合的地理背景[J]
.中国史研究,1996(2):125-132.
被引量:9
6
吴文祥,葛全胜.
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J]
.第四纪研究,2005,25(6):741-749.
被引量:75
7
阚勇.
云南宾川白羊村遗址[J]
.考古学报,1981(3):349-368.
被引量:66
8
赵春青.
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史前城址的比较[J]
.江汉考古,2004(3):56-62.
被引量:12
9
缪雅娟.
关于中国文明形成的思考[J]
.中原文物,2004(1):22-28.
被引量:9
10
徐昭峰,范新生,朱磊,高虎,胡小宝,胡瑞,高向楠.
洛阳新安高平寨遗址试掘简报[J]
.文物,2008(8):4-1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82
1
赵春青,顾万发,王文华,武家璧,李卫东.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1999年试掘简报[J]
.华夏考古,2000(4):3-10.
被引量:47
2
李学勤.
论■公盨及其重要意义[J]
.中国历史文物,2002(6):4-12.
被引量:105
3
何介钧.
澧县城头山古城址1997~1998年度发掘简报[J]
.文物,1999(6):4-17.
被引量:74
4
张玉石,赵新平,乔梁.
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的发掘[J]
.文物,1999(7):4-15.
被引量:129
5
严文明.
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文物,1999(10):27-34.
被引量:45
6
贾汉清.
湖北公安鸡鸣城遗址的调查[J]
.文物,1998(6):25-30.
被引量:23
7
任式楠.
中国史前城址考察[J]
.考古,1998(1):1-16.
被引量:56
8
贾汉清.
湖北荆州市阴湘城遗址1995年发掘简报[J]
.考古,1998(1):17-28.
被引量:28
9
姚义斌.
洪水传说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J]
.史学月刊,1997(4):11-14.
被引量:3
10
郎树德.
甘肃秦安大地湾901号房址发掘简报[J]
.文物,1986(2):1-12.
被引量:65
共引文献
601
1
方燕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中原考古[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6):93-99.
被引量:2
2
李荣有,李保江.
史前遗存揭示乐-图-文三位一体艺术史著述范式[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1):195-228.
3
何增科.
早期国家与政治文明的多样性[J]
.中国政治学,2022(3):3-85.
被引量:3
4
李鑫叶,豆海锋.
骨镞杀伤力的实验考古学研究——以陕西旬邑西头遗址为例[J]
.西部考古,2023(2):313-324.
5
姚振武.
人類非洲單一起源的語言學思考[J]
.文献语言学,2018(1):108-126.
6
韩建业.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4):80-91.
被引量:10
7
郭荣臻.
动物遗存视域下郑州地区史前农业演进过程研究[J]
.洛阳考古,2023(3):47-60.
8
郭荣臻.
郑州地区史前时期完整动物骨架现象续论[J]
.洛阳考古,2022(4):21-31.
9
周洪军,李文韬.
历史文化视野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演变[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1(2):13-22.
被引量:3
10
王辉,鲁鹏,许俊杰,莫多闻.
试论自然环境在生业模式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以河南溱水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为例[J]
.南方文物,2019(5):170-17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杨升南.
商代人牲身份的再考察[J]
.历史研究,1988(1):134-146.
被引量:9
2
唐嘉弘.
略论夏商周帝王的称号及国家政体[J]
.历史研究,1985(4):3-15.
被引量:12
3
周苏平.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论纲[J]
.学术界,1999(2):27-31.
被引量:2
4
胡厚宣.
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篇)[J]
.文物,1974(7):74-84.
被引量:23
5
胡厚宣.
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下篇)[J]
.文物,1974(8):56-67.
被引量:79
6
胡厚宣.
甲骨文所见殷代奴隶的反压迫斗争[J]
.考古学报,1976(1):1-18.
被引量:35
7
陈旭.
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即都说[J]
.中原文物,1997(2):46-51.
被引量:37
8
郑若葵.
殷墟“大邑商”族邑布局初探[J]
.中原文物,1995(3):84-93.
被引量:48
9
王克林.
从后羿代夏论二里头二期文化的变化[J]
.中原文物,2004(4):36-45.
被引量:7
10
徐昭峰.
商王朝东征与商夷关系[J]
.考古,2012(2):61-7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徐昭峰,赵心杨.
夏商国家社会形态及其相关问题[J]
.史学理论研究,2021(2):4-1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向敏艳.
从“何以中国”新看“禹是一条虫”——鲁迅与顾颉刚上古史释念[J]
.上海鲁迅研究,2023(2):180-190.
2
夏春涛.
2021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
.史学理论研究,2022(2):34-50.
3
左玉河.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与“三大体系”建设[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5):40-54.
被引量:2
4
徐佳宁.
洹北商城近距离迁都殷墟现象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24(3):89-91.
1
刘大年.
关于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在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
.近代史研究,1979(1):58-69.
被引量:11
2
崔英杰.
中国史前水井发现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求索,2011(4):231-234.
被引量:3
3
隋秀英.
近五年来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研究综述[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27-30.
被引量:1
4
王晓杰.
发展动力及其机制[J]
.岭南学刊,1989(1):41-43.
5
沈定平.
关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J]
.中国史研究,1979(4):75-84.
6
图观龙城(之二)[J]
.经纬天地,2016,0(4):76-83.
7
朱英.
试论近代市民社会产生的模式——兼论中国近代市民社会雏形的生成特点[J]
.开放时代,1998(3):55-61.
被引量:4
8
王昕.
清末新政的动力问题再探[J]
.青春岁月,2016,0(15):232-233.
9
张文生.
试论李大钊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理论探讨[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9-111.
被引量:1
10
刘和惠.
重读《尚书·皋陶谟》──兼论皋陶的历史地位[J]
.安徽史学,1998(2):3-6.
被引量:1
四川文物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